•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与制度保障
  • 作者

    郑文革

  • 单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 摘要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质优、先进的生产力形态,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颠覆性技术,与新质生产力存在数字化、创新性、先进性、革命性等诸多内在契合之处。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具有多重路径,其作为科技创新的新引擎,可以通过革新劳动三要素和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当然,人工智能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各种现实问题与潜在风险阻碍其有效赋能新质生产力,只是相关技术弊端可以通过制度优势得以化解。为充分保障赋能的实现,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健全人工智能伦理规范,保证赋能的人类中心主义;完善人工智能法律法规,坚持赋能的法治要求;营造培育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的制度环境,确保赋能的人才支撑;强化涉人工智能知识产权保护,增添赋能的利益柴薪。
  • 关键词

    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制度保障高质量发展

  •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ND2024004);
  • 文章目录


    一 人工智能与新质生产力的内在契合
    (一)数字化
    (二)创新性
    (三)先进性
    (四)革命性
    二 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
    (一)人工智能是科技创新的新引擎
    (二)人工智能革新劳动三要素
    (三)人工智能优化生产要素配置
    (四)人工智能促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三 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制度保障
    (一)健全人工智能伦理规范,保证赋能的人类中心主义
    (二)完善人工智能法律法规,坚持赋能的法治要求
    (三)营造培育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的制度环境,确保赋能的人才支撑
    (四)强化涉人工智能知识产权保护,增添赋能的利益柴薪
    结语
  • DOI
  • 引用格式
    [1]郑文革.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与制度保障[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7(06):77-84.
相关问题
立即提问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