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新乡滑峪地热区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 作者

    李腾超张盛艳王书宏徐勇

  • 单位

    河南省地质局生态环境地质服务中心河南省矿山环境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广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 摘要
    新乡滑峪地热区是近年新发现的地热资源,具有良好的地质成热条件和资源开发利用前景,以往研究对其水化学特征及演化机制认识不足。以新乡滑峪地热区为研究区,采用Piper三线图解、K-Na-Mg平衡图解、离子含量分析、硅—焓混合模型和硅—焓图解、碳氢氧同位素分析等方法,探究研究区地下热水演化特征,查明研究区地热水化学类型、热储温度、冷水混入比例、循环深度、补给来源、补给高程和年龄。研究表明,研究区地热水化学类型为Cl·SO4-Na型,深部热储温度为158.8℃,冷热水混入比例为55%~80%,地热水循环深度约为4 823.33 m,补给区主要为研究区北部山区高程为424.41~948.91 m的大气降水,地热水的年龄约为18 902 a。本研究首次对滑峪地热区水化学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可为进一步分析地热系统的赋存规律奠定基础。
  • 关键词

    滑峪地热区水化学混合模型同位素补给来源循环深度

  •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河南省2019年度财政地质勘查项目(豫自然资发[2019]22号);
  • 文章目录


    1 地下水化学特征
    1.1 研究区地下水常量分析
    1.2 研究区地下水特征量分析
    2 水—岩作用特征
    2.1 热储温度估算
    (1)无蒸汽损失的石英温标。
    (2)无蒸汽损失的玉髓温标。
    (3)钾—镁地热温标。
    2.2 地热水混合比例估算及热储温度修正
    2.2.1 硅—焓混合模型
    2.2.2 硅—焓图解
    2.3 热水循环深度的估算
    3 氢氧同位素特征
    3.1 地下热水补给来源分析
    3.2 地下热水补给高程分析
    4 碳同位素特征
    4.1 碳同位素计算地热水年龄原理
    (1)经验模型(Vogel法)。
    (2)δ13C混合模型(Peasrson法)。
    (3)Tamers模型(Tamers法)。
    4.2 地下热水年龄分析
    5 综合分析
  • DOI
  • 引用格式
    [1]李腾超,张盛艳,王书宏,等.新乡滑峪地热区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能源与环保,2024,46(12):176-184.
相关问题
立即提问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