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安徽省萧县人,1964年10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中国矿业大学煤田地质与勘探专业本科毕业,1995年于山东科技大学获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专业工学硕士学位,2003年于中国矿业大学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获博士学位。2003-2004年在英国大学做访问学者。2006-2008年在胜利油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做博士后。1995年至今在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现为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主要从事煤田、油气储层沉积学,旋回地层学等方面的科研工作。
发表论文60篇,其中SCI收录5篇,EI收录13篇,出版专著4部,主编/参编教材6部。获得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2006年获得”山东科技大学优秀教师”、 2015年获得“山东科技大学师德标兵”、2016年获得“山东科技大学教学名师”、“青岛高校教学名师”等称号。
(1)2015.10 中国典型盆地聚煤理论体系、资源预测及其勘探实践与应用.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五位),
(2)2012.2 含煤盆地沉积充填机制与成煤作用理论及应用.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二位)
(3)2011.12 大型聚煤盆地煤聚积规律、成藏与资源预测及其工程应用.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四位)
(4)2011.10 煤地质研究及在协同勘查工程中的应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第六位)
(5)2010.03 大型聚煤盆地层序地层模式与成煤作用理论.青岛市科学技术奖.(第四位)
(6)2010.10 大型盆地煤聚积规律与勘探工程应用.2010年度能源局国家能源科技技术进步奖.(第四位)
(7)2008.11 山东省煤成气成藏地质条件及资源评价.山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第三位)
(8)2007.11 山东煤田地质勘探理论与实践.山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第八位)
(9)2006.11 煤地层高分辨层序划分、煤成气源岩分布及区划.(山东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类三等奖.(第二位)
(10)2003.12 山东及邻区含煤地层沉积、层序地层及煤聚积规律研究.(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三等奖.(第三位)
(11)2002.12 陆表海盆地海侵事件成煤机制研究.(山东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类理论一等奖.(第二位)
(12)2001.12 鲁西陆表海盆地高分辨率层序划分与海侵过程成煤特点.(山东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类三等奖 .(第五位)
教学方面
(1)2015.10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培养煤炭行业应用创新型地质人才”.中国煤炭教育学会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位)
(2)2014.07 “依托学科优势,培养创新性地质人才的教学改革研究”.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第四位)
(3)2014.02 “野外地质实践教学体系整合与动态优化”.山东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一位)
(4)2013.11 山东科技大学首届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校级二等奖(第二位)
(5)2009.05 工科地质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山东省教学成果三等奖.(第三位)
(6)2008.12 工科地质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方法研究.山东科技大学2008年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三位)
(7)2009.01 山东科技大学教学改革优秀奖.
(8)2007.01 山东科技大学2005-2006年度优秀论文指导奖.
(9)2004.07 鲁西石炭二叠系煤系测井数据分形、小波处理与综合解释.山东省优秀学士论文指导教师.
******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