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呼吉尔特矿区矿井涌水特征及其沉积控制
  • 作者

    梁向阳杨建曹志国

  • 单位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省煤矿水害防治技术重点实验室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呼吉尔特矿区属于“水压高、水量大、富水性不均一”的深埋侏罗纪煤田区,各矿井面临较严重的水害防治压力,为了弄清该地区矿井涌水特征及其沉积控制条件,开展了沉积相与顶板钻孔出水层位、钻孔涌水量、工作面涌水量等方面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呼吉尔特矿区导水裂缝带范围内,主要发育曲流河沉积相的延安组真武洞砂岩段和直罗组七里镇砂岩段,岩性为细粒–中粗粒砂岩。直罗组早期发育了一套河流相沉积,对延安组顶部的强烈冲刷侵蚀,导致矿区中部的门克庆、母杜柴登井田范围内2-1煤层缺失,并形成了较厚的七里镇砂岩段;矿区两侧的2-1煤层较完整,其上覆七里镇砂岩较薄。七里镇砂岩含水层是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的最主要充水含水层,各矿井的工作面顶板疏放水钻孔涌水量差异显著,古河床冲刷带中部的矿井钻孔涌水量普遍大于古河床冲刷带两侧,与顶板地质沉积相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煤层顶板地质条件(沉积相)的差异性,控制了各矿井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涌水量大小;直罗组古河流冲刷带两侧广泛发育的富水条带,则影响工作面涌水量的变化规律。


  • 关键词

    富水性七里镇砂岩含水层涌水量主控因素沉积相呼吉尔特矿区

  •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2214);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SHJT-16-30.10);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科技创新基金项目(2018XAYMS03)
  • 相关文章
  • 图表
    •  
    •  
    • 呼吉尔特矿区内各矿井相对位置示意

    图(5) / 表(0)

相关问题
立即提问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