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隧道瞬变电磁克希霍夫偏移成像与地质灾害探测
  • 作者

    戚志鹏郭建磊孙乃泉李貅樊亚楠

  • 单位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 摘要
    隧道绿色施工不仅需要预报工作面前方突水突泥等低阻异常,更需要查明灾害体的地质构造,为灾害预警与防治提供保障。传统的瞬变电磁解释方法仅能够提供单一电阻率信息不能满足隧道地质灾害治理要求。因此,将虚拟波场成像技术引入到瞬变电磁隧道探测技术中,期望实现灾害体电性与结构综合解释。首先,根据波场变换原理将瞬变电磁数据转换到虚拟波场;然后,利用电阻率成像算法计算工作面前方电阻率建立虚拟波场速度模型,利用波动方程克希霍夫积分解进行波场延拓实现瞬变电磁虚拟波场偏移成像;最后,综合电阻率与偏移成像结果对工作面前方地质体进行解释,判断地质灾害体的电性与构造特征。分别采用充水溶洞、充水断层两类常见灾害模型对算法进行验证。充水断层模型电阻率成像结果可以识别工作面前方低阻异常,但是异常分布范围略有增加,且不易判断倾斜角度;而偏移成像结果有效地识别异常的边界位置且对应准确,更易容判断异常倾斜方向。充水溶洞模型电阻率成像结果可识别溶洞的低阻异常与位置,但是异常形态与实际模型略有偏差;偏移成像结果圈定了模型的前后边界且与模型吻合较好。实测数据偏移成像结果有效圈定了低阻异常位置与裂隙形态,预测结果与已知出水孔情况相符。理论模型与实测数据结果表明,虚拟波场克希霍夫偏移成像结果既包含地质灾害体的电阻率分布,又能识别灾害体电性分界面,为地质灾害预警与防治提供了丰富的地质信息。
  • 关键词

    隧道探测瞬变电磁波场逆变换克希霍夫积分二维偏移成像

  •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4168);
  • 文章目录
    1 基本原理
    1.1 瞬变电磁波场变换原理
    1.2 Kirchhoff偏移成像原理
    1.3 隧道瞬变电磁偏移成像技术
    2 理论模型分析
    2.1 隧道充水断层模型
    2.2 充水溶洞模型
    3 实测数据分析
    4 结论
  • 引用格式
    戚志鹏,郭建磊,孙乃泉,李貅,樊亚楠.隧道瞬变电磁克希霍夫偏移成像与地质灾害探测[J].煤田地质与勘探,2022,50(05):129-135.
  • 相关文章
相关问题
立即提问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