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识别、困境、出路——基于2020年185份裁判文书样本的考察
-
161
-
作者
王勇王宗涛
-
单位
温州大学法学院
-
摘要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特有的运行逻辑与内容建构使其拥有独特的功能定位。通过对2020年185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裁判文书的多维度梳理归纳,可以发现我国当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具有检察机关胜诉率高、生态环境污染类案件比重大、行政不作为案件数量多等特征。由于环境案件繁重复杂的司法现实,审判实践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案件来源单一化与现实情况多样化相背离,案件中履职标准模糊化与司法审判标准统一化相脱节,案件裁判结果形式化与环境问题处理复杂化相冲突等。究其原因在于规则之弊及运行之需等多方影响因素的制约。建议从规制建构与审判实践两个层面设计对策:尝试从拓宽案件线索来源、明确行政机关履职标准及优化裁判类型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完善。
-
关键词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判决类型运行困境优化进路
-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编号:20BGL226);
-
文章目录
一、现实之维:案例样本选取及分析
(一)案例样本来源
(二)案例样本分析
1.案例样本判决类型分布情况梳理
2.案例样本判决结果胜诉情况统计
3.案例样本案件来源情况归纳
4.案例样本案件类型情况分析
二、现实困境:我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制度的问题检视
(一)案件来源线索渠道过于狭窄,公众参与度不够
(二)案件裁判结果不尽合理,判决形式趋同化、内容笼统化
(三)案件中法院对行政机关是否“尽职履责”认定标准不清晰
三、成因剖析: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失范的原因探究
(一)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件数量较少的原因展现
(二)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中确认违法判决占比较高的原因分析
(三)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中行政机关“尽责履职”标准混乱原因梳理
四、进路优化: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机制的完善
(一)拓宽案件渠道:适度放宽原告资格、丰富案件来源途径
(二)阐明“履职”标准:明确行政机关履职标准、阐明履职规则
(三)优化判决形式:理性适用确认违法判决、明确继续履行判决内容
五、结语
-
引用格式
王勇,王宗涛.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识别、困境、出路——基于2020年185份裁判文书样本的考察[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9(02):8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