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煤炭行业青年人才科技成果

来源:《煤炭科学技术》2016年第6期

目前我国煤炭工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关键在人,培养院士级人才若干名、科技创新团队100个、创新创业优秀人才200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00名、青年拔尖人才500名、卓越工程师1000名,是“十三五”煤炭科技发展高素质人才培养工程的新目标。当前,青年科技人才正处于创新活跃期和产出高峰期,为大力营造有利于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学术氛围,加大优秀青年科技成果的宣传推广力度,我刊在第6期组织策划出版“煤炭行业青年人才科技成果”专栏,邀请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重大工程项目的青年骨干,或在各重点学科领域取得过原创性、标志性成果的青年学术带头人撰稿。经过严格评审,择优刊登论文29篇,报道了煤炭资源开发、煤矿重大灾害防治、煤炭清洁利用和高效转化等领域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以增进青年科技人才之间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推动煤炭行业科技进步与创新。在此,对所有积极为本刊撰稿的作者表示衷心感谢!

行业视野

其他

类别

114个

关键词

92位

专家

29篇

论文

29806IP

点击量

21907次

下载量
  • 作者(Author): 陈金华, 肖露, 令狐磊

    摘要:为了验证低浓度煤层气浓缩制取液化天然气(LNG)技术的可行性,研发了低浓度煤层气深冷液化制取LNG中试装置,围绕该装置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和能耗问题,开展了液化工艺参数试验研究,为液化装置的放大设计及安全运行操作提供依据。装置运行及相关爆炸试验情况表明:低浓度煤层气深冷液化制取LNG在技术上是可行的;CH4的回收率受气源条件的波动影响较敏感,而产品纯度受这种波动影响不大;精馏塔温度对CH4的回收率和产品纯度影响较大,操作中应根据原料气CH4含量的变化、原料气流量的变化及冷量是否充足等因素进行调整。该技术推广后,可有效解决CH4体积分数大于25%的低浓度煤层气利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我国天然气供应不足的现状。
    免费下载
    煤炭科学技术
    2016年第06期
    727
    641
  • 作者(Author): 许浩, 汤达祯

    摘要:为给煤层气的高效开发提供理论参考,对煤层气开发地质理论和基于煤层气产出的煤岩学控制机理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由于煤储层煤岩组成及本构关系差异显著,当前煤岩学主控的煤储层储渗空间特征及其与产能耦合关系研究远不能满足煤层气开发需求,表现为:对煤储层非均质发育特征及其开发动态效应认识不够;储层改造及煤层气排采的针对性不强;生产过程中无法有效地从地质角度规避各种层内(间)矛盾。阐明煤岩制约下的储层有效孔渗空间发育特征、层内(间)本构关系变化及煤层气开发过程储层物性响应成为亟待探索的科学问题。通过研究形成适配的层内—层间、宏观—微观、初始—动态煤岩描述理论和方法将成为促进煤层气开发地质理论发展的重要方向。
    免费下载
    煤炭科学技术
    2016年第06期
    659
    650
  • 作者(Author): 张庆华

    摘要:从通风理论、通风系统、通风装备、通风监控4个方面对近年来我国矿井通风取得的最新成果进行了梳理,分析总结了矿井通风可靠性、通风网络解算、灾变风流控制等通风理论方面取得的进步;介绍了通风系统、采煤工作面通风、掘进工作面通风的新理念,主要通风机、局部通风机和矿用风筒在内的通风新装备在煤矿中的应用现状,以及通风传感器、主要通风机监测、矿井通风网络监测的发展状况。最后在分析目前我国煤矿通风技术与装备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矿井通风在矿井系统整体布局、设备制造水平、通风监控技术和系统抗灾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矿井通风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
    免费下载
    煤炭科学技术
    2016年第06期
    699
    714
  • 作者(Author): 刘再斌, 杨小刚

    摘要:为在突水发生后快速判断突水通道类型,提出通过突水量演化特征识别煤层底板突水通道的方法。依据煤层底板构造发育情况及其与采掘活动的空间关系,将煤层底板突水通道划分为完整底板通道、非贯通型通道及贯通型通道3种类型。分析了3种类型突水实例,获得了不同突水通道煤层底板突水水量演化特征。再依据水量演化特征的煤层底板突水通道识别方法,凭峰前突水量演化及峰后水量衰减特征,判断突水通道类型。且采用三维相似模拟平台,模拟了1例岩溶陷落柱突水过程。结果表明:该次突水通道为贯通型通道,与突水通道识别模型分析结果一致,不同突水通道具有显著的突水量演化规律差异,水量演化特征能够较准确地反映突水通道的演化过程。
    免费下载
    煤炭科学技术
    2016年第06期
    672
    628
  • 作者(Author): 王季, 李刚, 吴国庆, 牛欢, 刘硕, 王保利

    摘要:针对大型采煤工作面内出现多种地质异常体须探测的问题,采用透射槽波能量衰减系数CT成像技术在多个矿井工作面内分别对断层、陷落柱、薄煤带3种典型地质异常体进行探测。将探测结果与后期收集的验证资料对比表明:透射槽波在遇断层、陷落柱以及薄煤带时,能量有明显的衰减现象;槽波能量衰减系数CT成像结果能够有效反映多种地质异常体的位置与范围;地质异常体衰减系数为0.03~0.06,不同类型异常体的衰减系数有一定差异但并不显著。
    免费下载
    煤炭科学技术
    2016年第06期
    1098
    542
  • 作者(Author): 赵文彬, 乔善成, 王金凤, 和毅, 王晓良

    摘要:针对焦煤采掘作业时,粉尘危害严重的问题,以山东鲁西矿区受地质构造影响的焦煤为研究对象,考虑原生煤尘特点,通过单轴抗压产尘试验,发现焦煤的原生煤尘产尘量与焦煤单轴抗压强度相关;试验取样区域煤层中部受煤质等因素影响产尘率最高,岩浆侵蚀影响区产尘率较高,岩浆侵蚀及断层等地质条件使得特征粒径D10变小;重力落锤试验表明,相同能量下焦煤产尘能力大于对比煤样烟煤,细小颗粒粉尘所占比例与落锤能量有关,据此提出了粒径范围在20.02~34.82μm时重力落锤产尘比例接近的"能量产尘粒径拐点"概念;研究认为尘粒主要集中于"能量产尘粒径拐点"附近。现场落尘特征粒度分析规律表明,断层及采掘截割工艺影响各采样点的特征粒度,采煤机落尘粒径分布特征印证了"能量产尘粒径拐点"附近为尘粒主要聚集区的观点。
    免费下载
    煤炭科学技术
    2016年第06期
    1005
    579
  • 作者(Author): 石焕, 程宏志, 刘万超

    摘要:鉴于煤炭分选对煤炭清洁利用的重要性,概述了我国选煤工业发展现状与选煤厂大型化、设备国产化趋势,总结了近年来选煤工艺与装备取得的技术进步,分析了选煤装备可靠性、自动化水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差距。针对我国煤炭工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需求,选煤工艺简单化、装备大型化、智能化,资源利用合理化,提高动力煤入选比例和煤泥减量化是选煤技术的发展方向。
    免费下载
    煤炭科学技术
    2016年第06期
    757
    841
  • 作者(Author): 桂夏辉, 邢耀文, 李臣威, 夏灵勇, 杨自立, 王英伟, 徐梦迪, 王东岳, 许雪红

    摘要:为探索微细粒黏土矿物在煤泥浮选过程中的罩盖行为,进一步回收利用稀缺的炼焦煤资源,以钱家营选煤厂灰分为49.3%的浮选中煤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螺旋抛尾和磨后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当要求精煤灰分为12.5%时,螺旋粗精煤磨煤3.5 min后可获得最高的精煤产率,高灰细粒黏土矿物的罩盖是精煤灰分不达标的主要原因。根据对煤-黏土颗粒体系相互作用势能计算分析,提出通过改变静电力和范德华力2种调控手段降低黏土矿物的回收率,但调控静电力抑制浮选过程细泥罩盖与细泥沉降浓缩又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通过在疏水性煤颗粒表面引入纳米气泡层,进而改变体系的Hamaker常数,使得通过调控范德华力来降低黏土矿物的罩盖成为可能。
    免费下载
    煤炭科学技术
    2016年第06期
    832
    634
推荐企业
1
  • 广告位咨询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