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新时期能源企业创建世界一流企业战略研究

2024-11-14


新时期能源企业创建世界一流企业战略研究

徐西超  尹东风  韩嘉
摘要: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定器,新时期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我国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增加,亟需国有企业持续做强做优做大,加速成为世界一流企业,更好发挥优化资源配置和稳定经济发展作用。山东能源集团承担“保障全省能源安全,优化能源布局,优化能源结构”主体责任,以建设全球清洁能源供应商和世界一流企业为愿景,持续优化企业治理结构,厚植实体产业根基,聚力能源产业转型,主动借力资本市场,稳步拓展国际市场,以创新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价值创造力、品牌影响力、创新引领力、综合治理力、全球竞争力“五力”特征的世界一流企业,为能源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贡献“山能力量”。
关键词:国有企业、世界一流、政策、实践经验
一、国有企业培育世界一流企业背景和意义

国有企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国有企业总体实现跨越式发展,涌现出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型企业,在政策、市场驱动下一批国有企业正加速迈入世界一流行列。

1.党中央高度重视国有企业支柱作用,对加快世界一流企业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并对世界一流企业建设提出明确要求。2013年,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2014年,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坚定不移把国企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2016年,在全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议上指出,“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经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2022年,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对国有企业“三力”“四力”“五力”到“世界一流企业”“核心竞争力”要求,直指“建设什么样的国有企业”这一终极问题,明确国有企业在承担保障国民经济发展使命责任下,坚持做强做优做大前进方向,最终达到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目标。

2.国家和我省支持政策频繁加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标准和方向逐步清晰

2013年3月,国务院国资委下发《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要素指引》;2019 1月, 11家中央企业成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国务院国资委提出世界一流企业“三个三”标准;2020年12月,国务院国资委要求中央企业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2022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指导意见》,提出世界一流企业“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16字标准,明确世界一流企业建设将实施创建示范、管理提升、价值创造和品牌引领四大专项行动;2023年2月,启动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双示范”行动,示范企业增加到28家;2023年3月,启动价值创造行动,中央企业世界一流企业创建行动渐次推进。

2021年8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十四五”省属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规划》《推进国有企业培育发展世界一流企业工作规划》,提出到2025年打造5家左右世界一流企业目标;2022年6月,印发《关于国有企业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意见》,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放在首位,提出在省属企业开展全面对标一流质效提升工程,到2025年打造5家左右世界一流企业、15家左右行业一流企业、100家左右专精特新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

对于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下阶段工作重点,从2022年7月中央企业负责人研讨班和今年3月国有企业开展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动员会精神分析,三个关键词不可忽视:发展实体、分类推进、瞄准短板。政策将引导企业聚焦主业发展实体经济,“一企一策”把控对标重点、节奏、力度,重点解决自主创新、品牌价值和影响力等短板弱项,注重长期价值培养,促进企业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建设一批规模效益领先的一流企业。将对标世界一流与价值创造相结合,通过价值创造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根基更加强固、转型升级动能更加充沛、战略支撑作用更加凸显、长期价值实现能力更加强劲、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

3.落实“三新一高”战略部署,亟需世界一流企业助力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已进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不仅是应有之义,更是基于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和我国企业发展现状作出的战略主动选择。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加速重构,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既有良好机遇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以山东省为例,作为全国能耗和高排放工业第一大省,产业格局以高耗能行业为主,环保压力大、产业层级低、产业链不完善等痛点明显,2020年全省一次能源消费量41800万吨标准煤,其中煤炭消费占比67%,石油占比14%,天然气占比6%,新能源占比14%。2022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赋予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使命,经济转型发展、产业升级、产业链延伸需求迫切。可以预见,“十四五”期间全省电力需求仍将增长,能源自给率将持续下降,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基于现状,省委、省政府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稳定经济核心作用,在《“十四五”省属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规划》中将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能集团)等5家省属国企作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重点培育企业,要求省属重点国企聚焦主责主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助力全省能源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作为我省规模当量最大能源企业和能源产业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山能集团既肩负着保障山东能源安全、优化能源布局、优化能源结构“一保障两优化”的主体责任,也承担着服务国家“双碳”目标大局、引领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对企业高质量发展和山东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意义重大而深远。

山能集团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实践基础

(一)山能集团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概述

山能集团聚焦“打造清洁能源供应商和世界一流企业”愿景,坚定践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路径,以全面对标为抓手,探索开展世界一流企业创建工作。制度建设方面,先后制定下发《关于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关于开展全面对标一流质效提升工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分层次、分主体构建“5+2”全面对标指标体系。效益指标方面,2021年联合重组以来,山能集团管理创新成效集中显现,“两增三降三提升”活动累计创效284亿元,其中资金创效25亿元、税务创效32.3亿元、存量资产变现90亿元、清回逾期款项23.2亿元,年化总资产报酬率11.1%、净资产收益率21.2%,均处于行业优秀水平。2022年,资产总额突破9500亿元,营业收入8270亿元。仅从营业收入和规模体量来看,已接近世界一流企业水平。获得荣誉方面,位居中国企业500强第23位、世界500强排名第69位,中国品牌价值榜能源化工领域第6位、山东企业首位;国务院国资委评为“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示范企业”和“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标杆创建行动标杆企业”;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评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山东首家国资科创基地落户山能集团;兖矿能源进入中国上市公司百强,市值突破2200亿元,上榜福布斯 2022 中国 ESG50,荣获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新风光公司入围国务院国资委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兖矿鲁南化工和新风光公司获得第八届山东省省长质量奖。

(二)山能集团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比较优势

1.核心产业全面领先。当前国内能源消费现状决定了煤炭主体能源地位短期内不可撼动,山能集团以煤起家,在煤炭开采、矿井建设、安全管理方面领先优势明显,核心竞争力突出。拥有矿井101处,核定年产能3.4亿吨,产量居全国第三、全球第五;综采放顶煤、一次采全、全充填开采、沿空留巷工艺等开采技术全球领先;智能采掘工作面达到130个,7米超大采智能综放工作面为世界首套,可日产原煤8万吨,煤炭安全生产水平保持行业领先。

2.管理创新提质增效。以“创新、精益、融合”为内生动力,以效率效益提升为目标,立足自身、博采众长打造企业管理“山能模式”。实施业财融合,建成省属企业首个业财一体化管控平台;加快数字化转型,自主研发“智矿云网”数字化平台,推动云鼎科技、齐鲁云商等信息技术公司上市;深化产业整合,推行“产业+区域”管控,深化“六大协同”,建立“六精六提”市场化精益化融合管理体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2022年“六大协同”规模3056亿元、创效54亿元,精益降本提质增效51亿元。

3.科技创新成果显著。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煤炭技术接续有力,化工技术大型可持续,装备技术高端智能。自主研发矿用高可靠5G专网系统、井下TDS智能选矸系统、7米/8.2米/10米超大采高综采液压支架、50000KN液压支架试验台等多项全球首台套技术、装备;建成全国首套煤间接液化制油装置和国家重大科技专项“4000吨级超大型水煤浆气化技术示范装置”,智能仓储系统等4个软件产品成为山东省首版次高端软件产品,400余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

4.产融结合支持保障。把握时代脉搏,由产到融,以股权为纽带,借力金融资本,助力高质量发展。拥有财务公司、期货、保险、基金、租赁等多门类金融业务,直接融资额超过350亿元。资产证券化率超60%,形成多平台、多产业、多层次上市格局,拥有6家主板、1家科创板上市公司、3家新三板挂牌公司,其中兖矿能源为国内能源行业唯一一家4地上市公司,新风光公司为国内省属企业首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兖煤澳洲成立兖煤保险公司,是全球第一家设立自营保险公司的主营煤炭企业。

5.公司治理特色鲜明。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四个主体”功能定位,通过公司治理实施股权管理,聚焦董事会战略、投资、人力资源、财务、重大风险“五大管控”职能,立足“根本大法-基本规章-实施细则”三个层次,构建具有山能特色的“1+4+N”现代企业公司治理体系。近三年,完成企业混改50户,混改量居山东省管企业第一名,兖矿国际焦化、盛隆化工、新风光公司、海南智慧物流、东华科技等成为国企混改典型。

6.国际化运营行业领先。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增强全球资源整合能力。在澳洲建设大型煤炭基地,成为澳大利亚最大专营煤炭生产商;兖煤澳洲先后实施8次重大并购,2022年利润总额突破300亿元;在北美拥有6个钾矿采矿权,在南美获得厄瓜多尔520平方公里金属矿采矿权。境外企业分布在12个国家(地区),实现资本、资源、技术、人才全球化配置,为能源企业国际化投资、运营提供良好示范。

7.品牌创建亮点突出。高度重视品牌建设,用高品质、优信誉取信客户,历经市场淘洗,培育出一批优秀企业和品牌。目前,拥有“链主”企业2家、省新材料领军企业5家、专精特新企业5家、瞪羚企业4家、隐形冠军3家,主要产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细分市场形成广泛影响力。以此为基础,煤炭领域整合冶炼精煤、喷吹用煤、洗动力煤等系列煤炭产品,打造“山能煤”品牌;化工新材料领域,醋酸、甲醇、聚甲醛、山东玻纤、“鲁方”管材、泰星阻燃剂等产品被评为山东省名牌产品。

8.社会责任坚定践行。牢记国之大者,主动担当作为,在服务能源安全、助力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民生中彰显社会责任。2021-2022年,累计供应省内外电煤近4500万吨,让利200多亿元。加强煤炭储备能力建设,加快推进15个重点项目。坚持闻令而行、科学施救,高效完成省内外多起抢险救援任务。全面落实“六稳六保”要求,近三年招聘高校毕业生6000余人。2022年,实现社会贡献总额1370亿元,上缴税金520亿元,获评“山东社会责任企业”。

(三)山能集团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差距分析

1.综合实力有待提升。大而不强、大而不优问题突出,效率效益指标差距较大,对比壳牌、道达尔、必和必拓等公司,人均净利润不足国际一流能源企业1/10、全球领先矿业企业2/5;资产负债率达到67%,整体资产质量亟需改善。“六大产业”呈“倒三角”结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双碳”战略下能源转型要求。煤炭、电力、化工等传统产业结构优化主要依赖“自下而上”提报,缺少集团视角的统一系统布局;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物流贸易等新兴产业核心技术储备不足、产业规模较小,支撑战略转型的进程缓慢。 

2.创新引领动力不足。科技研发对集团战略承接效果不充分,科技规划动态调整能力需持续强化。2022年,拥有发明专利数量917件,仅为壳牌5.5%、道达尔11.2%、英国石油24.2%、国家能源36.2%,知识产权创造、布局、保护、运营能力,前瞻性、前沿性、引领行业变革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技术及国家级重大科研成果谋划、布局和储备有较大差距。现场生产技术管理型、单一应用型人才多,复合型人才少,研究型人才不足。高价值专利挖掘转化力度不足,与市场开拓衔接性不够。核心技术转化为技术标准的力度不足,标准引领作用亟待增强。

3.管控治理仍需规范。对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科学的战略管理体系尚未形成;对标华润集团、中国宝武等先进企业,存在战略编制拆解后执行力度有限、战略与实施“两张皮”、战略执行过程与战略设计偏离问题。权属公司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仍不规范,外部董事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整体学历结构、技能结构不佳,60%以上人员从事煤炭生产及相关业务,煤炭人员冗余与新兴业务关键岗位缺员问题并存,高级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大学及以上人员占比仅为16.6%,高级技师及以上占比仅为0.99%。

4.品牌文化影响力弱。由于联合重组时间较短,对比中粮集团、宝武集团等标杆企业,山能集团在企业文化与品牌融合、企业文化沉淀及渗透、员工对企业文化认同、企业文化落实载体等方面需进一步规范。品牌文化、品牌知名度仅限于行业和地区,统一的山东能源品牌形象和企业文化尚未形成,品牌和企业文化传播处于起步阶段。与自身规模当量、历史积淀、社会贡献等相比,社会对山东能源集团的感知度和认同感相对偏低。

5.风险防控仍有差距。全面风险管理方面,内控、合规、风险三道防线的事中风险管控与事后审计环节控制亟待加强。产业协同方面,2022年贸易营收占比74%,电力、化工、高端装备制、新能源新材料业务营收占比较小,营收比例失衡,应对新型能源体系的产业发展逻辑尚不清晰,构建新型产业生态圈促进转型发展的协同效应无法有效发挥,由大宗商品向终端市场下沉的产业链条尚不完备,需超前防范和抵御新型能源体系带来的煤炭价格跌落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带来的业绩波动风险。

山能集团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路径、措施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16字”标准要求,结合上级有关要求和企业改革发展实际,对山能集团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愿景定位、思路目标、基本路径等进行系统规划:

(一)关于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愿景定位

1.建设愿景

加快建设具有价值创造力、品牌影响力、创新引领力、综合治理力、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具有价值创造力,就是着眼给消费者带来更丰富获得感、更厚重幸福感和更精彩升华感,为市场提供高质量产品,打造品质卓越的产品服务;

具有品牌影响力,就是致力于品牌价值和独特魅力,强化以知名度、满意度、认可度、美誉度为特征的卓著品牌建设,培育山东能源的世界名片;

具有创新引领力,就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科技研发和人才高地,推动企业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持续领先;

具有综合治理力,就是建立健全现代公司治理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推动管理思维、经营方式、治理能力现代化;

具有全球竞争力,就是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主动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增强面向全球的资源配置和整合能力,形成核心竞争力。

2.战略定位

牢记中国式现代化国企使命,履行“一保障两优化”主体责任,以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动力,以建设全球清洁能源供应商为引领,努力成为山东省能源保障和能源转型的担当者、中国能源创新和能源革命的推动者、世界绿色低碳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的示范者,加快建设具有“五力”特征的世界一流企业。

山东省能源保障和能源转型的担当者坚定不移践行“一保障两优化”主体责任,着眼增储保供和转型发展,全力保障山东能源安全,推动新旧动能功能转换,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中国能源创新和能源革命的推动者,主动服务“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担当“双碳”背景下创新驱动和变革转型主力军,以自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助力能源行业行稳致远;

世界绿色低碳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的示范者,着眼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发挥国际化建设和上市公司平台优势,打造全球绿色低碳产业生态圈,为世界能源产业可持发展贡献山能智慧。

(二)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思路目标

1.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一流企业建设部署要求,以对标评价为先导,以示范创建为牵引,以管理提升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价值创造为根本,以党建领航为保障,统筹谋划,把握重点,系统推进,确保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工作取得实效。

以对标评价为先导,加强顶层设计,聚焦“一利五率”等关键指标,开展对标世界一流企业研究,构建完善体现“十六字”标准的指标评价体系,分析短板差距,明确建设目标,部署重点任务。

以示范创建为牵引,遴选一批基础条件较好、主营业务突出、竞争优势明显的权属企业,深化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创建行动,加强培育、动态指导,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做法,发挥典型引领、示范带动作用。

以管理提升为抓手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聚焦战略、组织、运营、财务、科技、风险、人力资源、信息化等重点领域,推行精益管理举措,力争形成一批标杆企业、项目和模式,营造比学赶超氛围。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优化管控体系,构建“三能”机制,完善产权制度,推进数字化转型。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打造科技创新示范企业,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以价值创造为根本,聚焦效率效益、创新驱动、国家战略落实、治理效能提升、可持续发展、共享共建六大领域,用好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两个途径,以价值创造为关键抓手,扎实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以党建领航为保障,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开展思想政治建设、基层特色品牌、干部队伍素质、党风廉政建设提升行动,构筑良好政治生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

2.阶段目标

结合山能集团发展战略规划和“双碳”行动方案,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总体分三个阶段,并设置阶段性目标。

融合开拓期(2023年至2025年):到2025年,产业、区域、机构、资源、文化“五大整合”全面完成,产业链条充分拓展,资本运营体系初步搭建,精益管理深化加强,一体化智能管控平台基本建成,发展质量全面提升,“一利五率”指标持续优化,“一流山能”雏形初显。

重塑超越期(2026年至2030年):到2030年,战略引领的发展模式、以电力为核心的新型能源体系、统一高效的集团管控体系全面建成,凝聚山能使命价值的品牌文化受到广泛认可,资本运营灵活高效,创新能力行业领先,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山能系”企业覆盖境内外多个资本市场,“一流山能”基本建成。

蝶变优化期(2031年至2035年):到2035年,战略引领、公司治理、创新驱动、品牌文化、资源配置全球领先,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一流山能”持续优化。

)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基本路径

1.坚持战略活企,培育动力变革能力。改变以往战略管理单纯强调战略规划和决策模式,更加重视战略执行和战略控制,构建由战略、规划、执行、控制、监管、反馈等环节构成的闭环管理系统。建立发展型战略管理体系,形成战略引领的动态变革能力,实现短期与长期、过去与未来、稳定与变革、利用与探索的平衡发展。发挥世界一流引领作用,逐渐丰富世界一流企业内涵,形成具有山能特色的世界一流企业理论体系和发展路径。

2.坚持科学治企,培育价值创造能力。全力推进质效提升工程、价值创造行动,深化业财融合,持续推进精益管理、财务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风险管控,切实提质增效稳增长,提高资产回报水平。加强管控体系建设,以扁平化、高效化管控模式为基础,健全集团三级管控体系,加快智能一体化管控平台建设,在构建公司治理体系上形成有世界影响力的实践成果。 

3.坚持人才企,培育智企兴企能力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开展企业家培育行动,着力打造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队伍。深化实施三项制度改革,用好管理、技术、技能“三通道”晋升体系。打造人才聚集高地,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电力技术、工业智能化、投资金融重点领域需求全球招募人才,柔性引进一批院士、领军专家,尽快形成全球领先、充满活力的人才生态圈。

4.坚持安全护企,培育系统防范能力承担“一保障两优化”主体责任,以全球资源整合、资源获取、开发利用能力保障山东能源安全。树牢本质安全理念,严抓生产安全,确保安全保供。构建大安全格局,建立企业、法律、国资三线穿透到底的合规运营监管模式,产业布局坚持能源供应链、产业链、资金链安全和效率效益并重,降低运营风险,打造系统安全的全球标杆,切实让系统安全理念成为山能集团立身之本和走出去的靓丽名片。

5.坚持科技兴企,培育创新策源能力树牢“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思想,创新科技研发机制,整合优化内部创新资源,深化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合作,推动创新要素聚集,用好八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和多个省级研发平台,制定优化升级方案,推动现有研发平台提档升级。加快核心技术研发,主动研发新一代能源核心装备,重视新能源、新材料、绿色低碳技术研究;探索科技与资本市场合作方式,尝试引入政府引导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绿色债券等,降低新技术开发成本,提高技术转化效率。

6.坚持转型塑企,培育绿色发展能力。全面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积极稳妥推动行动方案落地实施,进一步塑造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矢志引领传统能源企业绿色转型,加快构建以电力为核心的新型能源体系。集聚发展要素,迭代发展模式,打造清洁能源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有序实施清洁能源发展、能源资源节约、碳排放治理、碳资产管理、低碳科技创新、生态造林增汇“六大工程”,全面创建绿色低碳发展示范企业。

(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重点举措

1.加快提升发展质效,增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实力。一是突出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构建以“利润总额、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研发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对标指标体系,以指标体系为牵引,定期开展二级公司效能评级,进行质效诊断、评级定类。二是转换发展方式,健全投融资管理制度,构建“产业+资本”双轮驱动发展新格局,注重资本流动和收益收缴,完善内控管理体系,确保有质量、有效益、有效率、有资金流的增长。三是做好存量资产、增量资产两篇“文章”,借助市场化方式,坚定推进存量资产盘活、优化、变现;把握发展窗口期,聚焦新能源、新材料、优质矿产资源、高端装备等领域,聚力延炼、补链、强链,形成链网结合的高效协同增量发展态势。四是加快数字化转型,完成在线业务系统全面整合,构建横向一体的“山能智脑”业务平台,有效发挥数据资源要素作用,将“人等事”的被动工作机制转化为“事寻人”的主动牵引机制,以流程标准化促进管理提效。

2.加快提升创新驱动能力,厚植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根基。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引领,以创新为第一驱动力,深化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提高主动应对市场和环境变化动态能力。一是针对新发展阶段开展组织创新研究,实现产权管理、组织结构、运行机制持续优化。二是广泛学习借鉴外部标杆企业治企管企典型做法,总结推广集团内部先进管理经验,以管理创新助推效率提升。三是建立更加高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技术创新奖励机制,充分激发研发人员创新活力,尽快在氢能核心装备、新材料品类、新型电力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搭建以电力为核心的能源技术体系,支撑绿色转型发展。 

3.加快提升现代企业治理能力,强化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保障。持续深化改革,着力构建扁平化、高效化管控模式,打造透明、规范、高效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一是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走深做实为方向,落实“总部--二级公司—业务经营企业”职责定位,总部机关管战略、定方向,实现“管企业”向“管资本”变革;二级公司管经营、定目标,明确产业集团、区域公司定位,理清纵向到底的产业线和横向覆盖的资源线,形成“资源线主建、产业线主战”的发展格局;三级单位管生产、保效益,实现从生产单位向价值创造主体转变。二是持续优化公司治理,妥善处理所有者、经营者关系,理顺决策、执行、监督主体权责;完善治理机制,重视风险管控、激励约束及子公司治理机制,科学对待、系统处理两权分离问题。三是高质量发布年度ESG报告,推动ESG治理水平与国际接轨,完善员工参与机制,保护投资者利益,注重环境保护,树立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形象。

4.加快提升协同联动能力,形成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格局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结合现有“六大产业”,着力打造“一核心三基地五平台”区域布局,以省外、境外资源开发反哺省内本部基地发展。山东本部,发挥多元产业协同、集团总部战略引领优势,建成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核心基地;陕甘蒙、澳洲、新疆基地,发挥煤电煤化联动发展、区域资源统筹运营优势,建成行业领先、助力山东能源结构优化的产业支撑保障基地;济南、青岛、上海、海南、境外平台,发挥物流、贸易、金融、科技等资源集聚优势,建成模式领先、合作开放的创新集聚平台。同时,加快以煤为主的供能方式向以电力为核心新型能源系统供能转变,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煤炭与新能源优化组合、煤电化热协同发展、煤化工等产业高端集群发展,实现高碳能源低碳化、清洁能源规模化、综合能源智慧化。

5.加快提升国际化运营水平,拓展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空间。合规运营兖煤澳洲,科学组织煤炭资源开采,以产能升级改造和兼并重组为核心,扩大煤炭产能;风光新能源产业发展与矿区生态修复结合,打造澳洲亿吨级煤炭和新能源产业基地,稳定国际获利水平。合理开发已有资源,根据国际政治形势和集团发展实际,适时开发加拿大、厄瓜多尔、委内瑞拉等国有色金属矿产。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发挥国内唯一国际化运营煤炭企业优势,把握新发展机遇,加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战略布局,寻找能源、化工、材料、物贸等产业投资机会,灵活开展资本和产业投资,以干代练培养国际化产业投资、运营团队,培育新的盈利点和增长极,不断提高全球竞争力。

6.加快提升品牌价值和影响力,塑造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声誉。制定品牌建设管理意见,加快创建一批管理科学、贡献突出、价值领先的卓著品牌。挖掘品牌亮点,全面掌握集团品牌现状,持续收集内部优秀品牌案例,讲好品牌故事,主动参与中国品牌影响力排名、“好品山东”等评选,做优品牌宣传。规范品牌管理,建立品牌管理体系,制定品牌管理制度,明确品牌培育、形象维护流程,动态完善品牌目录,形成品牌一体化发展态势。明确品牌战略,结合企业愿景,明确品牌定位,综合全球趋势、行业特点、自身需求、内外使命等多维度擘画山东能源“从何而来”“因何而强”“奔何而去”“靠何而立”品牌形象,切实将山能集团核心竞争力外化为品牌竞争力。

7.加快提升党建引领力和文化软实力,夯实建设一流企业政治保障。按照“两个一以贯之”要求,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与企业经营管理体制结合,深化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落实重大事项党委前置制度,持续深化“双入双创”党建工作模式,确保全面嵌入、深度融入,务实创新、增盈创效。坚持不懈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扎实开展“靠企吃企”问题专项整治,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推动集团战略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彰显企业文化无形精神力量,建设团结实干、勇于担当的领导班子,敢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干部队伍,业务精湛、素质过硬的员工队伍。

(编辑:吕晴)

  责任编辑:宫在芹
今日专家
亮点论文

黄河流域能源效率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煤炭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竞争优势的影响研究论文推荐 作者:申妍妍 , 张美丽 , 王思淇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文章刊...

今日企业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