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 袁亮(1960.6.30- )安徽金寨人,煤炭开采及瓦斯治理专家,煤与瓦斯共采理论主要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982年毕业于淮南矿业学院(现安徽理工大学)采矿工程系地下采煤专业。曾任淮南矿业集团(原淮南矿务局)总工程师长达15年,现任安徽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兼任煤炭开采国家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深部煤炭开采与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安徽省科协副主席、中国煤炭学会副理事长,曾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开创性提出了卸压开采抽采瓦斯、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技术原理,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防治煤矿瓦斯爆炸成套技术与装备,成功地解决了低透气性高瓦斯煤层安全开采技术难题,并在淮南矿区首次实现了煤与瓦斯共采重大突破。创建了我国首个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率领团队将研究成果在全国煤炭行业广泛推广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对我国和世界低透气性煤层的煤与瓦斯共采理论和技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九五”以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科技攻关和国际合作项目研究;主持完成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项目1项、主持参与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3项。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其中排名第一3项)和“中国专利金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一等奖7项(均排名第一);曾获 “世界采矿大会突出贡献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章”、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孙越崎优秀青年科技奖和能源大奖”、“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八十年代全国优秀大学毕业生”等多项荣誉;获国家授权专利46项,其中发明专利37项;主编《煤矿总工程师手册》和《煤与瓦斯共采》(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出版著作5部,发表《煤炭精准开采科学构想》学术论文70余篇。

    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类别:院士  来源:
    60498
    36584
  • 谢克昌,1946年10月5日生于山西太原,男,原籍山西五台。煤化学工程专家,我国煤化工科技领域的开拓者之一。1968年毕业于天津大学,1981年研究生毕业于太原工学院,1983年至1985年美国南卡大学访问学者,1999年获日本信州大学工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能源集团战略科学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煤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太原理工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双聘教授等,曾任全国政协常委(九、十、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十一届)、民革中央副主席、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教育部科技委副主任、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太原理工大学校长等。

    长期从事煤化工和煤的清洁高效利用的科研、开发、教学和战略规划研究,连续两次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能源领域“973”项目,提出气化煤气与热解煤气共制合成气多联产工艺并指导工程示范;倡导并推动“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的立法和实践;主持完成中国工程院“中国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战略研究”、“我国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利用战略研究”等重大咨询项目,正在主持“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建设项目之能源专业知识服务系统建设子项目”等重大咨询项目研究;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培养能源化工博士70余名,博士后6名;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科技一等奖7项,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7部和《现代煤化工技术丛书》12册;独立和共同发表论文700余篇。

    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3年当选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类别:院士  来源:
    7718
    4861
  • 谢和平,1956年1月出生,男,湖南双峰人,能源与力学专家,1982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数学与力学系。深圳大学特聘教授,深圳大学深地科学与绿色能源研究院院长,四川大学原校长、教授博导。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常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部岩体力学与开采理论”项目负责人。

    长期致力于采矿工程、矿山工程力学、绿色能源开发利用及深地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与工程实践,特别是破断煤岩体力学研究方面具有突出成果。在我国最早建立了矿山裂隙岩体宏观损伤力学模型,开拓了矿山裂隙岩体损伤力学研究新领域。1982年起,创造性引入分形方法对裂隙岩体进行非连续变形、强度和断裂破坏研究,并与损伤力学结合在国际上开创了岩石力学分形研究新领域。近年来,在深地科学探索领域,包括深地固体资源流态化开采、中低温地热发电、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海水能源化及深地医学等领域提出了创新性理念与构想,并在绿色能源、低碳技术与CO2矿化及综合利用技术领域进行了深入探索,取得了重要进展。

    谢和平院士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首席科学家。首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技术科学)”,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技术科学奖),国家自然科学二、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均为第一获奖人。被英国Nottingham大学、德国Clausthal工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获牛津大学授予“牛津大学圣艾德蒙Fellow”学术称号。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类别:院士  来源:
    36290
    31363
  • 武强,1959年10月10日出生于呼和浩特市,男,汉族,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学家。中共党员。1991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水文地质专业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国家煤矿水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际矿山水协会(IMWA)副主席,国际矿山水协会(IMWA)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水文地质”专家组组长,《Mine Water and the Environment》副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煤炭学会和中国地质学会常务理事等职。

    长期从事矿山水防治与资源化利用教学和科研工作。曾作为国务院特别重大透水事故调查专家组组长,先后负责了6次特别重大透水矿难现场抢险救援或调查研究工作。在我国煤矿顶底板两大主要突水灾害预测预报方法与防控技术和矿井水防治、利用、生态环保三位一体优化结合模式以及矿井充水条件三维可视虚拟化分析系统研发等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他出版中英文专著13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SCI检索6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10项,获美国、中国香港和国家授权发明专利近50项,国家授权软件著作权26项,主编国家技术标准和工具书多项。荣获中国首届十位“优秀博士后奖”、“李四光地质科技奖“和“全国优秀教师”等。他负责带领的科研团队获教育部优秀创新团队和中国科协矿山安全团队。

    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类别:院士  来源:
    180670
    75630
  • 彭苏萍(1959.06.15- )矿山工程地质与工程物探专家。江西萍乡人。1982年毕业于淮南矿业学院(本科),1988年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博士研究生毕业,获煤田地质与勘探专业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曾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规划〈公共安全〉专题组副组长,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兼召集人,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计划)能源领域专家咨询组成员,国家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煤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公共安全学会副会长,国家“653工程”煤炭地质与测绘领域首席专家等。

    发现煤层砂岩顶板变薄尖灭带是顶板灾害易发区,建立了煤层顶板稳定性地质预测技术与方法。率先开展煤矿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技术研究,建立了以野外采集评价技术、三维地震可视化解释与反演技术、纵横波联合解释技术为基础的煤矿高分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体系,首次达到700米深度勘探精度达到查明≥3米断层的技术水平,并在煤炭企业广泛推广应用。上述两项成果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均排名第一)。研制开发出具自主知识产权的矿井地质雷达和多波地震仪装备并在煤炭、交通和军事阵地探测中推广应用,获国家发明二等奖(排名第一)。研究和初步建立了煤层气富集区地震探测技术并在煤炭企业推广,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五)。还获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均排名第一),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二);获国家软件版权6项,发明专利7项,出版专著4本(其中1本由Springer出版)和百余篇论文。

    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类别:院士  来源:
    27931
    27103
  • 李晓红(1959.06- ),矿山安全技术专家。重庆人, 1993年12月毕业于重庆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第十九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曾任重庆大学校长,武汉大学校长,教育部副部长、党组成员,煤矿灾害动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院长。

    长期致力于水射流技术及其在煤矿安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在煤层气开采及复杂煤矿瓦斯灾害防治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研究成果。其中,瓦斯灾害防治技术被列为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在全国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曾获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国际学术奖励,出版著作6部,发表论文200余篇。

    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类别:院士  来源:
    11143
    12470
  • 顾大钊(1958.5.1- ),矿山工程与水文地质专家。江苏滨海人。1982年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1988年在中国矿业大学获博士学位,是我国煤矿建设井巷特殊工程领域的第一位博士。1990年至1991年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3年在中国矿业大学破格晋升为教授。1995年作为科技带头人调入神华集团工作。现任神华集团科技发展部主任,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对我国西部煤炭绿色开发工程技术做出了突出贡献。提出了煤矿地下水库储用矿井水的技术思想,建立了煤矿地下水库理论框架和技术体系。此技术首先在神东矿区全面应用,煤矿地下水库提供了该矿区用水量的95%以上,为干旱缺水的神东矿区建成世界唯一的2亿吨级超大型煤矿区提供了水资源保障。还给矿区周边发电和煤制油等企业供水,使西部煤矿区由耗水大户成为供水基地,奠定了我国在此技术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该技术正在西部其它矿区推广应用,为保护利用我国煤炭开采每年损失的数十亿吨矿井水资源开辟了新路径。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获孙越崎能源大奖。获授权发明专利30多项,1项发明专利获中国专利金奖。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3部。
    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类别:院士  来源:
    11558
    10655
  • 加快煤层气开发利用,对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增加清洁能源供应、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已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2018年,地面煤层气开发产量达54.12亿m3、利用量达49.00亿m3,截至2018年底,累计钻井17000多口,建成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两大煤层气产业基地,煤层气井产量占全国的95%。
      
    《煤炭科学技术》作为全国煤炭行业的一个重要科技窗口和学术交流阵地,记录和见证了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与利用的发展进程与取得的重大成果。截至目前,刊登煤层气主题论文500余篇,是煤炭系统发文量较大的期刊。优选近年刊出的煤层气勘探开发领域的论文,组织该专题,以飨读者。

    类别:煤层气 , 煤炭科学技术  来源:煤炭科学技术
    38843
    33301
  • 类别:煤层气 , 洁净煤技术  来源:洁净煤技术
    6352
    1660
  • 类别:煤化工 , 洁净煤技术  来源:洁净煤技术
    9940
    3123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