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 作者(Author):黄文辉,久博,李媛

    关键词(KeyWords):煤中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利用前景,赋存状态

    摘要(Abstract):中国是世界最重要的稀土元素生产国和出口国,但美国日本却是世界最大的稀土消费国。我国稀土资源只占世界25%,却为世界提供95%稀土。稀土元素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尤其是在军事国防工业和高科技电讯工业,其用量正迅速上升。
  • 作者(Author):李立功,康天合

    关键词(KeyWords):煤层气,动态滑脱系数,孔隙压力,渗流模型,数值模拟

    摘要(Abstract):太原理工大学采矿工艺研究所康天合教授团队,以低渗透煤层气藏为研究对象,基于煤层气非线性渗流理论,建立了考虑动态滑脱效应的煤层气渗流模型,并利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揭示了动态滑脱效应对煤层气渗流的影响及煤层气抽采时渗透率和滑脱系数的动态变化规律。
  • 作者(Author):谢和平

    关键词(KeyWords):深部开采,岩体力学,原位岩石力学,可视化,多相多场

    摘要(Abstract):随着地球浅部矿物资源逐渐枯竭,深部矿产资源开采已然趋于常态。然而,由于深部岩体典型的“三高”赋存环境的本真属性及资源开采“强扰动”和“强时效”的附加属性,导致深部高能级、大体量的工程灾害频发,机理不清,难以预测和有效控制,传统岩石力学和开采理论在深部适用性方面存在争议。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深部岩体力学与开采理论”针对上述难题进行了系统研究。
  • 作者(Author):董丽丽,费城,张翔,曹超凡

    关键词(KeyWords):长短时记忆,特征选择,煤层底板突水预测

    摘要(Abstract):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董丽丽教授研究团队采用长短时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简称LSTM)神经网络构建的突水预测模型,将煤层底板突出的预测正确率提高至93.88%,解决了目前已有的突水预测模型无法学习时间序列样本数据变化规律导致预测正确率不高的问题。
  • 作者(Author):孙继平,孙雁宇,范伟强

    关键词(KeyWords):矿井火灾,外因火灾,火灾识别,可见光图像,红外图像,图像识别

    摘要(Abstract):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孙继平教授研究团队在矿井外因火灾监测方面,首次提出将可见光和红外图像相结合的方法,即当可见光图像和红外图像均识别出火灾时,才判定为火灾,发出火灾报警信号;当仅有单一可见光图像或红外图像识别出火灾时,不判定为火灾,发出疑似火灾报警信号。
  • 作者(Author):田会,白润才,赵浩

    关键词(KeyWords):露天煤矿,开采技术,开采设备,企业管理,发展趋势

    摘要(Abstract):研究结合我国露天煤矿的发展现状,归纳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露天煤矿在采矿理论、开采技术、开采工业及设备、安全生产、环境治理和资源综合利用以及信息化等方面取得的发展成就。
  • 作者(Author):袁亮

    关键词(KeyWords):煤与瓦斯突出,大尺度真三维,全过程相似,物理模拟

    摘要(Abstract):5月16日,中国工程院袁亮院士研究团队发布消息,由该研究团队开展的大尺度真三维煤与瓦斯突出物理模拟试验在安徽淮南取得成功,这是全球首次在加载充气保压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巷道掘进揭煤诱发煤与瓦斯突出模拟试验,该实验将为推动煤与瓦斯突出发生机理与规律研究、提升煤矿瓦斯灾害防控水平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 作者(Author):李宏艳,莫云龙,孙中学,李磊

    关键词(KeyWords):冲击地压,致灾机理,监测预警技术,复合动力灾害,深部开采

    摘要(Abstract):冲击地压是指井巷或工作面周围岩体,由于弹性变形能的瞬时释放而产生突然剧烈破坏的动力现象,常伴有煤岩体抛出、巨响及气浪等现象。冲击地压具有很大的破坏性,是严重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典型动力灾害之一。根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17年对全国冲击地压矿井调研数据显示,我国已经定性的冲击地压矿井达到177座,主要分布在我国山东、陕西、山西和黑龙江等25个省份。
  • 作者(Author):郑均笛,李毅红,颜冬青

    关键词(KeyWords):选煤发展,工艺与设备,系统运行,炼焦煤选煤

    摘要(Abstract):我国选煤科研人员数量世界第一,但科研力量较为分散,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专利实用价值差等问题凸显。如果选煤系统能像航天系统一样“抱团取暖”,选煤技术将会有进一步的腾飞。
  • 关键词(KeyWords):温室效应,植树,科学杂志

    摘要(Abstract):美国《科学》杂志刊登的一项新研究说,全球植树造林的潜力巨大,如果将可绿化面积全部用上,这些树木有望储存自工业革命以来约三分之二由人类活动导致的碳排放,有效帮助应对全球变暖。
推荐企业
1
  • 群力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