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 露天矿采剥作业链安全智能协同成套技术研发与应用
    我国露天煤矿的开采工艺普遍以单斗−卡车间断工艺为主,全国约有6 000 台挖掘机、30 000 台卡车、3 000台钻机、20 000台各类辅助设备同时作业,从业司机人数约15 万人,每年采剥总量约70 亿m³,相当于60 座三峡大坝的土石方开挖量,人员设备数量和采剥工程总量均居世界第1 位。采剥工效仅为国外的62%,整体安全高效开采水平较低,主要存在以下3 个方面原因。(1) 资源赋存条件差我国...
    2025-03-10
    了解更多>>
  • 基于液态金属阳极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碳基燃料转化与利用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因其高发电效率、高燃料适应性、低排放优势备受关注。然而,现有SOFC采用固态阳极,直接供给碳或碳氢化合物等复杂燃料将导致电极内燃料输运困难、结焦、积碳、毒化等问题,一直是研究人员持续攻关的重要挑战。液态金属阳极是一类新型SOFC阳极,因其液态自修复属性而具有抗结焦积碳等特性,可实现碳与碳氢化合物燃料的快速稳定转化。本文首先对液态金属阳极的运行原理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针对...
    2025-03-10
    了解更多>>
  • 数字经济对煤炭采选业碳排放强度影响研究
    数字经济在推动煤炭采选业向绿色低碳发展转型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入分析数字经济对煤炭采选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机制,可为我国煤炭采选业低碳绿色发展提供路径。研究采用熵值法测算了2011—2022年中国25个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指标,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门槛效应模型探讨了数字经济对煤炭采选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抑制煤炭采选业碳排放强度,该结论在剔除部...
    2025-03-10
    了解更多>>
  • 无人值守机器人存查柜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针对火电行业煤质分析需求,开发了一种自动化无人值守机器人存查柜系统。该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集成工业机器人、机器视觉、自动化控制和数据库管理等技术,实现煤样瓶的自动化存取、识别和追踪。系统设计注重多规格适应性、自动化、安全性、可追溯性和扩展性,提高了煤样瓶存储和管理的效率与准确性,确保了存储过程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2025-03-10
    了解更多>>
  • “煤矿智能供配电技术”专题
    煤矿供配电是高产高效矿井的动力保障,对煤矿生产和安全至关重要。当前,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煤矿供电系统迫切需要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提升煤矿供电智能化程度,实现矿井安全、可靠、无人、节能供电。为促进煤矿智能供配电技术的发展,《工矿自动化》编辑部于2023年第10期组织出版“煤矿智能供配电技术”专题。
    2025-03-09
    了解更多>>
  • “科技论文益启荟”课堂——第一期 中国煤科期刊集群
    2025-03-09
    了解更多>>
  • 煤矿固体智能充填支护机器人及其关键技术
    固体充填开采技术已日臻成熟,但存在自主作业程度低、自适调控能力不足等瓶颈,智能化水平偏低,影响其应用效果与推广范围。煤矿大型装备机器人化是行业发展必然趋势,煤矿固体智能充填支护机器人的研究及其关键技术的突破势在必行。定义了煤矿固体智能充填支护机器人的概念并设计了其系统构成,揭示了其工序自驱作业机制与运行逻辑;构建了煤矿固体智能充填支护机器人全工况状态感知、运动学建模与控制方法;构建了全类别参数指标...
    2025-03-09
    了解更多>>
  • 沁水盆地深部煤层气开发井完井技术进展
    沁水盆地深部煤储层具有低渗-特低渗、局部高饱和、低孔隙度、高热演化程度的地质特征,在直井/水平井+大规模压裂的开发模式下,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完井技术才能保证储层改造和后期生产效果。文章系统分析煤层气开发水平井常规单层套管完井技术、裸眼/筛管完井技术、套管+滑套完井技术的不同井身结构和井下工具类型,并对不同完井技术的适用条件和技术特点进行了论述。研究结果表明,常规单层套管完井技术施工工艺成熟,三开完井...
    2025-03-09
    了解更多>>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