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深部储层煤层气产出影响因素
  • 13
  • 作者

    王振至 傅雪海 潘结南 金毅

  • 单位

    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新疆大学地质与矿业工程学院

  • 摘要
    【目的】深部煤层气产出与浅部存在较大差异,维持储层渗透性或尽可能减小渗透率损失、提高煤层气(CH4)解吸效率及准确预测扩散规律是深部煤层气产出面临的重要挑战,亟需通过技术创新和理论研究攻关突破。【方法】对国内外煤储层渗透性、煤层气解吸、扩散等基础研究进展进行系统分析,结合深部煤储层排采阶段划分和不同阶段煤层气运移主要形式,总结深部煤层气产出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1)深部煤层气产出划分为快速上产、相对稳产、缓慢递减和低产4个阶段。(2)快速上产和相对稳产阶段,储层压力高,气源以游离气为主,甲烷运移以渗流为主导,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煤体结构、孔裂隙发育程度、储层温度、原位地应力、有效应力等。该阶段应尽可能地减少渗透率损失,避免直接压开碎粒煤、糜棱煤占比较大的储层;相对稳产阶段之后储层温度的增渗作用会随着滑脱效应的增强逐渐增大;控压降、慢排采有助于减缓储层渗透率衰减。尽管在低产气阶段原生裂隙及人工裂隙渗透率损失率均接近100%,但不可逆渗透率损失率却远远低于浅部煤储层,昭示着储层二次改造增产的可行性。(3)快速上产至相对稳产阶段,吸附气开始缓慢解吸,扩大解吸范围、保证渗流通道,提高煤层气井产量是重中之重。深部煤储层中吸附气解吸较浅部所需时间长,临界解吸压力难以准确判断,解吸气体运移通道易压缩闭合,解吸范围受限。实验研究时应选用逐级降压解吸方式,可精准预估煤层气开采率;排采过程控制储层压力缓慢降低,可有效提升微孔中吸附气的解吸率。(4)低产气阶段,产气以远井区域解吸气供给为主,甲烷扩散决定煤层气井产量,扩散系数的准确测试和动态模型构建是关键。扩散系数各向异性特征显著,目前CH4扩散模型对煤体结构的各向异性特征很少涉及;构建CH4时变扩散模型,需考虑煤体多尺度孔隙-显微裂隙中扩散模式;结合煤中多尺度孔裂隙精细表征实验与高温高压核磁成像分析技术,可表征不同孔径间CH4密度变化。本次系统的总结和认识,将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完善深部煤层气开发理论基础。
  • 关键词

    煤层气渗透率解吸扩散深部煤储层

  • 引用格式
    王振至,傅雪海,潘结南,等.深部储层煤层气产出影响因素[J/OL].煤田地质与勘探,1-15[2025-01-25].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1.1155.P.20250123.1440.002.html.
  • 相关文章
相关问题
立即提问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