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基于纳米压痕和XRD-EPMA技术的超临界CO2注入煤体力学损伤演化机制
  • 23
  • 作者

    聂百胜 赵丹 刘鹏 王磊 王大

  • 单位

    重庆大学资源与安全学院重庆大学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安徽理工大学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 摘要
    CO2地质封存技术是实现碳减排和废弃矿井资源再利用的有效技术之一,为揭示注入过程中超临界CO2与煤体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对煤体力学性质的影响规律,利用纳米压痕、XRD、SPM及EPMA综合表征技术,研究了深部煤层ScCO2封存条件下煤体表面形貌、矿物组分及微观力学性能随溶浸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了煤体力学损伤与CO2矿化反应的关联机制。结果表明:ScCO2具有溶剂特性,会与煤体发生溶蚀作用,碳酸盐和硫酸盐相比于硅酸盐具有更高的溶解度和溶解速率,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煤中碳酸盐和硫酸盐矿物含量缓慢持续减少。ScCO2溶浸显著改变了煤体微观力学性质,弹性模量和硬度均随ScCO2溶浸作用时间的增加呈指数下降趋势,弹性模量降至原煤的85.71%~90.33%,硬度降至76.07%~84.70%,其中溶浸2天后煤体弹性模量和硬度值衰减最为显著,分别下降超过86.9%和81.2%。由于溶浸过程中部分矿物质被溶解,导致煤体矿物种类和分布较为均一稳定,煤样力学性质均质性增强。在ScCO2溶浸过程中,煤逐渐由弹性变形转变为塑性变形,纳米压痕裂纹迅速拓展,煤表面微观形貌损伤严重,蠕变变形量线性增加。溶蚀反应对煤体孔隙结构的改变和煤体弹-塑性的转变,增强了纳米压痕载荷曲线的离散性,造成弹出事件发生频率增加。本研究可为煤层气增产开发、深部煤层CO2储存安全性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 关键词

    碳封存纳米压痕力学损伤微观力学劣化机制

  • 文章目录


    1 实验研究
    1.1 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1.2 实验过程
    1.2.1 非均质性检验实验
    2溶浸实验'>1.2.2 ScCO2溶浸实验
    1.2.3 XRD实验
    1.2.4 纳米压痕实验
    2 结果及分析
    2溶浸对煤中矿物组分的影响'>2.1 ScCO2溶浸对煤中矿物组分的影响
    2.2 煤体微观力学性质变化
    2.2.1 力学参数分析
    2.2.2 煤样蠕变特性分析
    2.2.3 加载-位移曲线中弹出事件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 引用格式
    聂百胜,赵丹,刘鹏,等.基于纳米压痕和XRD-EPMA技术的超临界CO2注入煤体力学损伤演化机制[J/OL].煤炭学报,1-17[2024-12-13].https://doi.org/10.13225/j.cnki.jccs.WK24.1014.
相关问题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