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1965.7生,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人,教授、博导,工学博士学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选,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露天专业委员会专家,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辽宁省高层次科技专家库专家,辽宁省煤炭工业专家,辽宁省级教学团队—矿物资源专业课教学团队带头人,辽宁省示范性本科专业—矿物资源工程专业负责人,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辽宁省正高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2015年获阜新市“五一”劳动奖章,2005年阜新“十大杰出青年”称号。主持、参加完成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煤炭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及行业重大科研课题30余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80余篇,SCI、EI、ISTP检索15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辽宁省自然学术成果三等奖1项,获煤炭学会露天采煤青年科技奖。国家发明专利1项,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主编国家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副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1部。主持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重点课题1项、省教改项目1项。养硕士研究生80余名,博士生7名。 正在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煤炭联合基金)1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煤炭工业协会计划项目2项。正在主编国家煤炭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1部。
致力于露天开采及矿山环境工程领域方面的教学与的研究。
①提出了废弃露天矿坑回填治理技术:针对我国露天煤矿停采后所形成的巨大废弃矿坑治理问题,研究提出了利用正在生产露天矿的外排剥离物作为回填物料回填废弃矿坑技术,首次研究提出了溜槽运输回填工艺。其成果在抚顺西露天矿转化应用;②露天矿运输优化模型建立技术:用运筹学原理建立了实用的露天矿运输网络模型及煤岩流量流向优化模型,可减少运输综合运距,降低运输成本;③提出露天煤矿现代设计理论:提出了在现有露天矿设计原理基础上的综合考虑剥采比、采运设备的类型与能力、运距、矿石质量、经济效益等因素的一种改进的露天矿剥采比控制原理与方法。为露天矿提出了一种新的设计原理与剥采比控制方法;④丰富了矿床模型建模理论与方法:提出了一种考虑各向异性的改进的距离幂次反比估值法。提高了估值精度,丰富了煤矿床地质模型建模理论;提出的煤层对比“虚拟钻孔法”,解决了复杂结构煤层对比和划分问题;⑤对我国露天煤田进行分类:提出并系统地研究我国露天煤田分类方法,并建立了不同类型露天煤田开采工艺适应性评价模型;⑥提出了安家岭露天煤矿首采区转向过渡4种方案,建立了确定露天煤矿转向接续期间剥采工程量接续、合理生产剥采比确定、转向工程位置、转向起止时间确定等优化模型;⑦提出了露天煤矿开采境界内井工采空区磁法和瞬变电磁法物探方法探测采空区位置和火区方法。提出了并段穿孔爆破与开采的过采空区安全开采方案。并建立了露天煤矿采空区顶板安全厚度计算模型;⑧完成了国家自然基金(煤炭联合基金)重点项目(U1361211)“大型露天煤矿绿色开采理论与应用”,提出大型露天煤矿绿色开采目标、遵循的原则,绿色开采理论构架;提出了露天煤矿绿色开采概念及内涵,绿色开采工艺系统及其工艺环节匹配理论;提出了“绿色度”和“绿色因子”的概念,建立了露天煤矿绿色开采评价模型、评价指标体系和评级等级标准。主持和参加完成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煤炭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及行业重大科研课题30余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8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辽宁省自然学术成果三等奖1项,获煤炭学会露天采煤青年科技奖。
(1)辽宁省采矿工程学科青年骨干教师,2000年
(2)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入选者,2004年
(3)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三育人”工作先进个人,1998年
(4)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教学名师,2009年
(5)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爱岗敬业“十杰”教书育人标兵,2009年
(6)阜新“十大杰出青年”,2005年
(7)获得阜新五一劳动奖章,2015年。
(8)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优秀教师,1999年、2002年
(9)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露天煤矿短期开采计划编制系统及其优化, 第 1名, 2000年;
(10)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抚顺东露天矿排土工艺及排土场边坡稳定性研究,第1名, 2014年
(11)煤炭工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倒堆工艺合理倒排程序及工作参数确定, 第3名, 2003年
(12)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露井联采逆倾边坡岩移规律及稳态分析, 第6名, 2013年
(13)中国煤炭学会露天采煤青年科技奖, 1999年
(14)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三等奖, 地质信息系统极其在露天矿中的应用, 第1名, 2004年
(15)煤炭工业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提高霍林河矿区南露天矿现有工艺系统生产能力的研究, 第5名, 1993年
(16)辽宁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及实现途径研究,第4名, 2012年 (17)《露天开采工艺》,全国煤炭教育学会优秀教材二等奖,2016年
辽宁省高层次科技专家库专家,2010年3月
辽宁省煤炭工业专家,2006年5月
辽宁省工程系列教授研究员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2013年9月
中国煤炭协会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露天开采专业委员会委员,2008年3月至2014年3月
露天采矿技术杂志编委会,2006年7月
辽宁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2008年2月
葫芦岛市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2009年9月
[1]宋子岭 等,露天矿卡车调度模糊决策系统模型,《煤炭学报》,2004增刊(2004.10),第一作者(EIC检索)
[2]宋子岭、马云东,我国露天煤田分类研究I—分类指标体系建立,《煤炭学报》,2008(9),第一作者(EIC检索)
[3]宋子岭、马云东,我国露天煤田分类研究II—分类方法及模型的建立,《煤炭学报》,2009(4),第一作者(EIC检索)
[4]宋子岭,A new method to confirm the economic and reasonable stripping ratio of surface coal mine,2010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 Intelligence and Natural Computing(2010CINC),2010.10,第一作者(EIC检索)
[5]宋子岭 等,深凹露天矿坑回填工艺,科技导报,2012(4),第一作者
[6]宋子岭、范军富,露天矿采区转向接续期间剥采工程优化,科技导报,2013(9),第一作者
[7]宋子岭 等,含顺倾弱层土岩复杂边坡的二维和三维计算结果分析,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15(6),第一作者
[8]宋子岭 等,露天煤矿绿色开采技术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煤炭学报,2016.S2,第一作者
[1]宋子岭著,《地质信息系统极其在露天矿中的应用》,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3
[2]宋子岭主编,《露天开采工艺》,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5.8,国家高等教育(矿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太阳能多用可调控温室CN200610104360.1
******
******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