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煤矿的智能化蝶变

一座煤矿的智能化蝶变

中煤陕西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大海则煤矿智能采制化验室(2月26日摄)。

牛青河是中煤陕西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大海则煤矿的一名矿工,23岁就开始下井挖煤。

在30年下井挖煤的职业生涯中,牛青河经历过设备简陋、缺少科学技术,全靠“人海战术”挖煤的年代。为了谋生,他曾经每天与无处不在的危险“相伴”。

直到今天,牛青河依然在挖煤,但不一样的是,经验丰富、操作技术过硬的他已经变成了一名被科技“全副武装”的矿工。

“现在有了科技力量的帮助,采矿变得智能化,机器代替人工,效率又高又安全。”2月27日,牛青河介绍,他头戴的安全帽装有定位芯片,与数据监测移动装置联通,矿井下的状况在地面上就可以一目了然。

全国首批71处智能化示范煤矿中有13处位于榆林。如今,智能化技术不仅让矿工的工作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还能实现全过程无人化操作和智能化运行,煤炭生产流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日前,2023年度全国煤矿智能化“重大进展、卓越团队、卓越人物”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中煤陕西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大海则特大型煤矿全矿井智能化建设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重大进展奖。总工程师智宝岩领衔的“深埋藏7.2米大采高千万吨工作面地面常态化智能采煤探索团队”获卓越团队奖。

一座煤矿的智能化蝶变

矿井下,安全帽内的芯片成为煤矿工人的“厘米级”定位器;矿井上,打开“一张图”,矿井运行的实时数据和运行趋势尽数掌握;615个AI视频摄像头实现了煤矿采掘、运输、提升、洗选全流程智能化……600余米深的井下智能化综采工作面上,智能化采煤系统高效运转,煤炭源源不断地通过传送带运往地面。

2月26日,记者在中煤陕西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大海则煤矿生产控制指挥中心看到,这里集聚了煤矿所有的远程操控岗位,1秒钟刷新人员车辆位置信息,2秒钟分析安全生产数据,3秒钟进行1次生产系统全面巡检

“智能化采煤,‘智’在科技含量高。我们与中兴、华为等高科技企业合作,把最新的智能设备和传感器当作矿工的‘眼睛’,采购全球顶尖自动化采煤机械。这些设备可实现全天候运行,极大地提高了采煤效率,还可预判和消灭矿井下的危险因素。”大海则煤矿机电副总经理尤峰说,“井下人数、车辆、通风情况,甚至矿工的具体位置等数据和画面通过摄像头和5G通信网络实时传输回指挥中心大屏,一旦有异常情况,地面工作人员能及时发现、及时应对。”

大海则煤矿2020年11月被列为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矿井,井田面积265.63平方公里,资源总储量47.86亿吨,设计可采储量32.09亿吨,建设规模年采煤量2000万吨,概算总投资129.79亿元,其中,智能矿山建设总投资6.45亿元。

“6.45亿元投资背后有一笔‘经济账’。智能化换来的是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矿工安全、降低环境污染。我们在行业内首次取消井下顺槽集控中心,智能化采煤开机率达到95%以上,井下5人用时50分钟即可完成一刀开采,创造单日7.1万吨的采煤纪录。”尤峰说,“采煤采矿实现智能化正在成为我们公司的‘新质生产力’。”

今年以来,榆林市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以新质生产力调整产业布局,以科技创新积蓄发展动能,以引才聚智重塑城市面貌。传统“煤城”迈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新路径,成为陕西省发挥西部示范引领作用的重要引擎。

“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榆林市今年一季度开工建设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围绕矿山、新能源、化工等高端装备配套,推动速豹新能源重卡、神木高性能光缆制造等项目落地,加快上海创力煤机装备制造等项目建设。”榆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崔渊说。(记者 马腾文)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传煤”微信公众号,或点击“期刊群”免费获取科研论文

 
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传煤”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煤炭行业新鲜资讯,享全方位煤炭科技知识信息服务。
煤科热搜
版本:Bate 1.2

来对平台产品吐槽CCAJ有关的所有问题您都可以咨询,全天在线,欢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