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苏科舜:培育新质生产力 建设现代新国企

开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苏科舜:培育新质生产力 建设现代新国企

  过去的一年里,开滦集团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奋发进取,交出高质量发展优异答卷。2024年,开滦集团如何面对新形势,创造新业绩,让百年开滦高质量发展持续蓬勃向上?笔者就相关问题对话开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苏科舜。

  笔者:2023年,开滦集团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推动实现改革创新双轮驱动,改革发展步伐稳健,经营业绩殷实亮丽。2024年,开滦集团有什么新的目标和打算?

  苏科舜:过去的一年,开滦集团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统揽全局、谋篇布局,以主题教育凝心铸魂、推动发展,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和省国资委决策部署,奋发进取、实干笃行,“稳增提降强”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当前,开滦集团发展正处在转型崛起持续向上突围的关键时期。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大势下,必须加倍努力推进以创新为引领的高质量发展,保持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实现百年基业长远可持续发展,满足广大员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要紧紧抓住用好机遇窗口期,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新国企。

  笔者:近年来,开滦集团一直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推进转型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对集团的长远发展有何意义?

  苏科舜:创新创业、培育新质生产力不仅是科技型企业的事,对于传统煤炭企业,同样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在煤炭行业“存量减量求发展”的大背景下,唯有创新才能赢得发展主动,实现资源型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开滦集团历经140多年发展仍活力蓬勃,究其原因,在于开滦饱含变革创新的基因,在科技创新的金光大道上,开滦集团做到了“处处皆可是创新之地、天天皆可是创新之时、人人皆可是创新之人”。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尽管我们的科技创新工作已经迈出很大步伐,但远不足以支撑一个百年企业持续向上突围的雄心壮志。为了更好的未来,我们要以更大的气魄和力度,打造更多“妙不可言”的创新场景,全力以赴奔向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让创新全面塑造开滦集团新优势,成为百年开滦高质量发展最恒久动力、最鲜明气质、最亮丽名片。

  笔者: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开滦集团有什么具体思路,做出了怎样的部署和安排?

  苏科舜:开滦集团将强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加快培育壮大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为牵引,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我们将从研发投入、创新环境、科创项目、创新平台、产学研合作等方面持续发力。

  推进研发投入再加力。开滦集团将加大督导考核力度,推动研发投入由“上”到“强”,并优先保障研发投入资金,对集团公司重大科研项目,视情给予项目实施单位内部贷款和利率优惠支持。

  推进创新环境再优化。我们将加强科技创新组织、项目立项、人才培养、资金使用、项目评价等全链条管理,探索科技成果收益分享、股权激励机制,实施更加灵活高效的创新组织方式。同时,探索项目引才、柔性引才等更具突破性的人才引育政策,吸引更多科技型人才加盟开滦、建功开滦。

  推进科创项目再突破。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开滦集团将扩容提质项目库,强化分层分类管理,滚动实施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着力攻克转化一批小切口、大市场、高收益关键核心技术。

  推进创新平台再升级。我们将高标准谋划布局产业技术研发、应用场景示范、成果产业化综合创新平台,全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加快建设国家级矿山智能化开采技术重点实验室、煤基材料与化学品技术创新中心等高层次创新平台,推动前沿高端技术成果在开滦孵化转化。同时,打造中浩公司、中滦科技公司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材料公司、建设集团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迅公司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

  推进产学研合作再深化。开滦集团将扩大与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一流高等学校及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等国字头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构建多种开放式合作机制,形成多领域协同创新格局。同时,与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开展战略合作,加快创建省级轨道交通弓网系统工程研究中心。

  笔者:除了这些战略层面的安排,有没有进入实质性建设或者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项目?

  苏科舜:去年,我们提出构建新材料“一基四链”发展布局,即高标准建设中试及产业化示范基地,做强做精高端聚甲醛产业链、拓展延伸尼龙66产业链、重点突破高端聚酯材料产业链、研发开辟新能源材料产业链。如今看,已经踏出坚实步伐——尼龙66一期工程全面开工,聚甲醛二期工程进入初设阶段,化工新材料中试及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如火如荼,首批入驻项目均在加速实施。

  除此之外,前边提到的比如中迅公司的项目也都在稳妥推进。这些项目共同的特点是市场潜力巨大、都能走产业化发展之路、都能培育成长为独角兽企业。这就是我们弯道超车的新赛道,是我们育新突破的关键增量,是我们转型崛起的战略支撑,它们代表着新型工业化的开滦道路和新质生产力的开滦成色。

  从竞争激烈的市场“红海”跨入利润丰厚的产业“蓝海”,好产品是基础,叫好又叫座的关键一步,就是从具体应用场景出发,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我们要一手抓产品工艺验证,一手抓应用场景开发,不仅要开发已知的场景,还要大力开发未知的场景;不仅要抢占国内市场,还要敢于到国际高端市场引领需求。

  笔者:经过多年转型发展,开滦集团已实现了从“以煤为主”到“以煤为基”的转变。在这个基础产业领域,开滦集团如何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培育?

  苏科舜:开滦集团转型发展的基调是以煤为基、相关多元,其中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是必答题。如果不能在行业巨变中把握新机遇、实现新突破,那就很有可能成为优胜劣汰的分水岭。

  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开滦集团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加快向智能化迭代、高端化蝶变、绿色化转型,推动资源循环利用、价值循环提升,大力推动新材料、新能源和数字经济集群发展,全面提升产业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关乎产业转型升级的未来,我们要跳出传统发展模式,提高煤炭作为原料的利用效率,推动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聚力打造千万吨级煤化工板块,加快扩能延链项目落地,由规模化生产初级化工产品向发展高附加值高端化工产品转型,加速跻身全国煤化工行业第一梯队。

  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数字化时代,数字化转型驱动生产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变革,随着煤矿智能化、财务共享、远程安监、智慧营销、阳光采购等数字化转型示范场景广泛应用,数字开滦建设动能迸发、生机勃勃。数字化转型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技术手段的革新,更是管理方式的革命。在生产运营过程中,要不断深化拓展先进信息技术在人财物、产供销等各环节以及企业管理各方面的创新应用,优化流程、规范业务、提高效率,推动经济运行向更加透明、更加高效、更加精准、更加智慧的模式转型。

  笔者:创新驱动本质是人才驱动,科技创新最重要、最核心、最根本的要素资源是人才。做实科技创新人才保障,开滦集团有何举措?

  苏科舜:我们坚持把党管人才作为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大事来抓,引育管用打造高水平人才集聚体系,通过加速形成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深化创新链与人才链的融合,攻关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建设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打造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转化一批科技创新成果,奋力建设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

  开滦的人才政策只有“升级版”没有“最终版”,开滦的研发投入只有“下限”不设“上限”,目标就是更大力度引进领军人才、顶尖研发团队、知名研发机构等高层次人才智力,努力打造人才汇聚的优选地。

  目前,开滦集团已经拥有643名科技领军者和高层次人才。2024年,我们将在此基础上,继续不遗余力地加强人才储备,引进急需短缺人才,培养高端人才,保障应用型人才。充分发挥国家级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重点科研项目、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平台的作用,培养一批优秀企业家、引育一批战略科学家、打造一批卓越工程师、淬炼一批精英工匠,在专业技术岗位、经营管理岗位、技术研发岗位实施“双百”计划,引进培养100名复合型人才、100名科技人才,科技领军者、高层次人才净增30人以上。

  为了让更多“行家里手”能够“大显身手”,我们将创造人才成长的环境,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给予更大容错空间,加快建立“财富+荣誉+关爱”的多维人才激励机制、“领军人才+创新团队+科创项目”的集成人才使用机制,努力打造人才辈出的新高地、人才活力的迸发地。

全文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 

开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苏科舜:培育新质生产力 建设现代新国企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传煤”微信公众号,或点击“期刊群”免费获取科研论文

 
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传煤”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煤炭行业新鲜资讯,享全方位煤炭科技知识信息服务。
煤科热搜
版本:Bate 1.2

来对平台产品吐槽CCAJ有关的所有问题您都可以咨询,全天在线,欢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