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4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7万辆和8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9%和33.5%,市场占有率达到36%;再到近期举办的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上,中国新能源汽车引发世界关注的火爆场景……充分展现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强劲发展势头,同时也反映出,中国乃至世界对新能源产品的长期需求是巨大的。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电动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成为外贸“新三样”,2023年合计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在国际市场的货架上,中国制造的“新三样”以不容置疑的成本优势及竞争力备受青睐,正不断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上游迈进。中国制造海外走俏的背后,也展现出我国新能源企业在技术创新研发、供应链高效协同合作等方面不懈努力。
当下,一些国家渲染的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并以此为由采取一系列反补贴调查,不仅严重歪曲事实真相,还阻碍了全球清洁能源合作的进程。
首先,从概念上来看,产能是指生产产品的能力。产能不是产品,产能过剩是指实际生产能力超过了市场需求,是企业的生产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不是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能过剩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而产能适度超前也是产业发展的普遍选择。
其次,从数据上来看,国际能源署报告显示,到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4500万辆,是2023年的3倍多。另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研究,为实现《巴黎协定》目标,到2030年,全球光伏发电装机累计容量至少要达到5400吉瓦,是2023年全球总装机量的近4倍、我国总装机量的约9倍。当前新能源产品的全球产能尚不能完全满足未来市场的需求,何来“产能过剩”一说?
从长远来看,全球市场对绿色能源的需求巨大,对清洁能源的大量投入势在必行。值得一提的是,一直以来中国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正在成为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力量。过去10年,中国对全球非化石能源消费增长贡献度超过40%。作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场和设备制造国,通过构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共赢新模式,有序推进新能源国际合作,中国持续供给的优质新能源产品,还将继续成为促进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支撑。
不难看出,我国优质绿色产能不仅在有效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还丰富了全球供给,为全球提供了更加多元的技术、质量、价格组合,缓解了全球通胀压力,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转型作出巨大贡献。
编辑:高慧君校对:王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