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高质量发展的十字路口,每一项技术的革新与探索,都蕴含着无限的可能。在德铜泗洲厂,传统生产力的边界,正悄然被打破,新的生产要素与管理模式,正汇聚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引领这个有着60多年生产历史的老厂走向新生、迈向未来。
他们走过的路,正是一条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创新实践探索之路。
“不行,赶紧停一下,跑槽严重……”
看到带着铜钼等金属精矿的选矿泡沫槽不断溢出,一期磨浮工段副段长杨光是又焦急又心疼。
此刻,他心里清楚,从实验室到生产现场,虽然做了各种准备和预案,但这种突发的状况,还是让这位长期工作在生产一线的技术管理人员有点小紧张。
伴随着新药剂一点点加入,工段操作人员一边调整药剂用量,一边测量pH值,随着碱度逐渐下降,液面也逐渐趋于稳定。
这是今年4月19日,在该工段首次进行新药剂现场应用时,发生的一段小插曲。
钼,作为德铜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早在去年,该矿科研站就与中国矿业大学合作,开展了“低碱度铜硫分离小型实验”,在取得预期试验效果后,今年年初,又做了连选实验。
从小试,再到连选实验,各项实验数据显示,这种新药剂对钼指标回收效果显著。试验阶段,选钼回收率由试验前的40%左右,迅猛提升到了近80%,实现了倍增。
然而,真正到生产现场,能否达到预期、实现“钼”标,还需要用能力、实践和时间去证明。
钼的可浮性好,在低碱度情况下,才能实现钼指标的提升。但矿石品位、矿性的变化、药剂添加的位置、药剂浓度都会对选钼指标产生影响。
于是,一期、二期磨浮工段分别于今年的4月19日、5月11日开始在现场进行二段铜硫分离作业,试用这种新型抑制剂。
“到了生产现场,还是遇到不少波折。新药剂的配制、浓度的控制都是个难题,尤其药剂的精准添加更是个大难题,都要靠现场摸索。”该厂生产技术室主任朱圣林说。
为实现新药剂的精准添加,该厂根据现场应用情况,自主设计了中间药箱的液位控制系统,增设了加压泵,摸索出了一套工艺对照表。
“从目前的使用效果来看,有预期、有惊喜、有突破。”谈起钼回收,朱圣林露出了笑容,“原来总认为铜钼之间就像个跷跷板,更多的是做取舍。现在发现关键还是要敢于破冰,突破思维禁锢,找到创新突破口。从选钼这件事来看,我们在保证稳定选铜回收的前提下,钼指标同步实现了大幅增长,取得了双赢。”
多碎少磨,一直是实现选矿综合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近年来,伴随着碎矿圆锥性能的提升和技术的不断突破,泗洲厂二期碎矿破碎后的产品粒度也得到有效降低。
技术在进步,这碎矿的产品粒度能否再降一降?降到多少合适?下降后,磨机的系统台效能提升多少?
为找到这一连串问题的答案,该厂生产技术人员从消化、吸收并引进高压辊磨机入手,开始了新的探索。
早在五年前,该厂就在一期碎矿工段进行了相关试验,取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为高压辊的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2023年12月,二期碎矿工段的高压辊系统建成;今年2月,进入调试;3月初步入试生产运行阶段。然而,这期间问题接踵而至。
“我们发现,高压辊一下矿,动定辊电流差很大,使高压辊不能满负荷运行,处理量低。原设计的振动给矿也很难精准调整给矿,还有单个料位计,经常显示出差错……”二期碎矿工段长肖轲列举了高压辊试用之初,“水土不服”的诸多症状。
为高效解决这些问题,工段成立了以设备段长蒋建明,技术维修骨干邹水保、陈星良等,以及电仪工段长施为民为主的党员联合攻关组。
“运行初期,动、定辊之间的电流偏差大,超出动辊电机保护额定值会出现跳机、跳闸。主要原因还是下矿点不集中造成,可增设一路导料板,增加一组电机变频协同系统;振动给矿改成电液漏斗,可在中控室实现自动化远程精准控制;单料位计改为双料位计……”
攻关组根据种种“病状”,依据“病理”,剖析“病因”,最终找到“病根”,开始“对症下药”。
很快,问题各个击破、迎刃而解,连难缠的粉尘问题,也得到了一并有效解决。
4月份以来,高压辊系统应用效果显著。试用数据显示,P80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24毫米,-5mm粉矿含量较去年同期高19.92个百分点;磨机台效提升了20%以上,电耗同比下降,效益十分可观。
时代发展的浪潮中,创新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近年来,从世界首台680立方米浮选机落户,再到立磨机、高压辊磨机的实践应用;从螺旋分级机到水力旋流器,从钢球到高氧化铝球,再到各类选矿药剂的实验……
无论是生产工艺、还是设备流程,甚至选矿药剂,泗洲厂都紧跟时代科技步伐,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并一步一个脚印,注重每项技术的积累和沉淀。
尽管创新之路充满未知与挑战,但该厂的创新始终立足实际,并从战略高度出发,以终为始,不断设定具有前瞻性的“塔尖”目标,朝着一个个创新小目标进发。
今年,“泗洲选矿厂选铜药剂与流程优化试验研究”科研项目,680立方米浮选机短流程科研成果转化,中矿再磨高氧化铝球应用,二期浮选系统升级改造工程项目,二期集控升级改造及生产执行系统项目,高耗能机电设备的更新改造,磁悬浮鼓风机应用于浮选充气作业试验……
每年,一批批高效、绿色、节能、智能的科研项目密集实施,这个老厂也因创新而焕发出勃勃生机。
“我认为没有创新就不可能有泗洲厂的未来,现在创新恰逢其时。我们厂从创建派发‘微创红包’激励机制,鼓励全员创新,培育内部创新文化,再到加强与外部科研机构、高校及先进同行的合作,共享资源,协同创新、集成创新,我们在寻求创新合作中实现了共赢,也为矿山、为江铜的基层创新积累了宝贵经验。”该厂党委书记王诚华谈到创新,感触颇深。
“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在创新驱动的浪潮中,未来已来,创新正当时。
@打造矿业科技综合服务平台www.intelmining2018.com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转载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机构所有,转载仅供参考、交流等非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