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能乌海能源平沟煤矿:涅槃重生 由“新”向“质”
2024-07-21
来源:IntelMining智能矿业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平沟煤矿深刻认识企业发展形势,把握挑战与机遇,全力贯彻落实集团公司“一三六”发展战略和乌海能源公司“一三九七”一体化发展战略,推进“两端发力、一个重塑”,强化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加大科技创新产学研用一体化推进力度,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为加快建设安全、高效、绿色、智慧的焦煤行业科技领军企业贡献力量。平沟煤矿立足科技引领,用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带领企业发展,形成产业竞争优势,明确再次腾飞的目标。先进装备应用,助力技改推进。推广使用盾构机已通过集团公司煤炭运输部肯定,投入使用后,技改巷道掘进进尺会由80米/月提高到400米/月,掘进效率提高5倍,在过断层等特殊地段盾构机优势更加明显,巷道成型也将成为新标准。设计使用“大采高联合开采+井下选矸+破碎充填技术”,可将平沟煤矿煤质最好的10#煤层同9#煤层一起采出,既可弥补9#煤层煤质问题,又可解决10#煤层煤层薄、掘进难、开采成本高的问题,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一体化的矸石处理复用系统,既节约成本,又保护环境。绿色能源+,节能降耗控成本。平沟煤矿以双碳为目标,制定零碳矿区一体化建设规划。技改时期同步建设绿电项目,积极推动风电、瓦斯电、余热利用及分布式光伏建设,助力绿色低碳转型。计划建设平沟矿区风光储用构网型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新建13.4兆瓦风电+5.312兆瓦光伏+20兆瓦/80兆瓦时构网型锂电池储能系统,升压接入到乌海能源公司平沟110千伏变电站进行并网应用。建成后,可满足矿区每年总用电约4200万千瓦时,项目可获绿证42000个。按照目前煤矿电价1.8元/千瓦时测算,仅产出电量年产值7560万元。同时,年可节约标煤约1.26万吨,减少烟尘排放0.71吨、二氧化硫排放3.49吨、氮氧化物排放5.59吨、二氧化碳排放43.46万吨,助力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将取得良好环境效益。平沟煤矿秉承科技服务生产理念,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工作。针对后期技改瓦斯抽放及防突要求、松软煤层地质条件和瓦斯利用等因素,在乌海能源率先开展U型井预抽工程,通过开展地面U型井分段压裂增透区域瓦斯先行治理关键技术研究,在II盘区和III盘区各施工一组U型对接井,每组U型对接井包含一口直井和一口L型水平井,进行参数精准测试,形成一套以平沟煤矿地面大区域瓦斯高效治理技术为代表的桌子山煤田瓦斯治理技术体系。该项目研究可转变原有瓦斯治理思路,提前抽采达标,减少煤矿各系统运转成本,实现瓦斯超前治理,提高矿井整体安全效能,一定程度上减少井下瓦斯治理工作量,尤其是减少区域治理定向长钻孔。施工完成后每组地面井可减少井下定向钻孔1.5万米,按800元/米计算,两组地面井可节约成本约2400万元,同时减少井下巷道工程、节省瓦斯治理成本。预抽过程中,煤层气可有效抽采、集输与利用,单井年产煤层气80万立方米,按照2.5元/立方米计算,两组地面井每年可增效400万元,降低排空瓦斯量,减少环境污染,增加清洁能源供应量,变废为宝,推动“双碳”目标落地。
今年以来,平沟煤矿不断强化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基础研究布局,取得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重大原创成果。完成国内首套煤矿现场使用的DRJC-1型矿用材料施工过程有毒有害与热检测系统现场应用,完成乌海地区首家自然发火期、自燃倾向性鉴定和煤尘爆炸性测定工作,完成自主测定煤层瓦斯含量等工作。平沟煤矿深入落实乌海能源公司“一三九七”一体化发展战略,纵深推进“三支队伍”三年行动计划,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加快打造具有集团影响力的灾害治理科技创新中心,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硬实力”。瞄准煤矿科技“卡脖子”技术领域和战略必争领域,培养高端科技创新人才,推动创新链、产业链和人才链融合发展。重点建设乌海能源公司通风实验室,落实“1269”技术管理体系,与西北三院、中国矿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三一重工等一批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科技领军企业密切合作,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广阔舞台。以服务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制定专项培养计划,技术人员每人跟进一项重点科技项目,邀请中煤科工、三一重工等企业专业教师现场指导,将通风、地测防治水、机电等专业优质人才队伍分别送到重庆院、西安院等专业科研院所进行实地培训,提高技能水平和专业实力。
通过推动自主研发、联合研发等一系列科研项目落地实施,平沟煤矿和高校在人才共育共享、科技攻关、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目前,乌海能源公司、平沟煤矿、山东科技大学和青岛科技大学联合申报的《矿山采掘生产空间复合尘害精准治理集成技术装备开发及应用示范》项目研究成果被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专家鉴定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乌海能源公司、内蒙古科技大学和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联合申报的《叠加应力下巷道围岩破坏调控机理及“支-注”关键技术》研究成果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专家鉴定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了强强联合、携手共进的人才培养新优势。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传煤”微信公众号,或点击“期刊群”免费获取科研论文
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传煤”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煤炭行业新鲜资讯,享全方位煤炭科技知识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