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钢矿业眼前山铁矿智能化建设典型经验材料


鞍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眼前山矿把加快推进矿山智能化建设、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作为首要战略任务来抓,实现矿山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主要做法如下。

眼前山矿智能管控中心

一、高站位规划

树牢科技兴安理念,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动能,推进智能化建设,实现矿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坚持系统思维,强化顶层设计,注重整体推进,借鉴全国先进企业经验做法,对标《“十四五”矿山安全生产规划》要求,构建了“智慧管控中心+多元融合网络+智能控制系统+采矿运营一体化平台+ N 智能应用”的智能化总体架构,确定了“综合集成、融合创新,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思路,围绕“井下作业自动化、风险管控智能化、过程信息可视化、决策支持数据化”的目标,一张蓝图绘到底,力争2030年底前全面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井下3D地图

二、高水平建设

立足矿山实际,聚焦安全、实用、高效的建设目标,对标全国智能化建设标杆企业,打造现代化智能矿山。

一是井下作业自动化,实现无人少人。通过采掘、运输等设备升级,实现井下中深孔台车、电动铲运机、井下电机车无人驾驶。目前,井下6台电机车全部实现在地表智慧管控中心远程装矿、卸矿和转辙机线路调度,有轨运输电机车全流程自动化运行。在-235水平建成无人采矿示范区,通过地表ROC控制室远程操控井下采矿台车和电动铲运机作业,其中,采矿台车实现了自动装卸钻具、自主寻孔,电动铲运机实现了自主运行、自动卸矿。智能化改造升级后,单班最大下井人数降低了25%,从根本上提高生产运营全过程安全系数。

工人正在井上操作无人驾驶铲运机

二是风险管控智能化,筑牢安全防护网。建立集危险智能分析、风险实时显示、隐患动态管理为一体的安全保障体系。建设AI监控感知网,布控AI监管设备44处,实时分析环境隐患和人员违规行为,同步形成现场警告、问题报告和考核通报。在井下和地面两个高压变电所分别配备智能巡检机器人,代替人工巡检,检查效率更高、检查内容更全面、检查过程更安全。建设智能安全管理平台,整合各工序环节监测监控数据,实现快速检索、交互式查询和统计分析。

三是过程信息可视化,全面掌控安全状态。通过智能综合管控系统,实现智能采矿、提升、破碎、胶带运输及供配电等工序全部集中操控。在此基础上,围绕总调、班组、岗位建立三重立体化安全体系,实现风险监测预警信息实时分级推送。搭建安全管理数据治理平台,实现安全履职动态评价、安全风险自动预警、违章行为自动抓拍。构建地压监测、火灾预警、空气监测多灾种综合应急反应体系,通过定位卡、应急广播、无线加有线等通讯方式,融合六大系统、斜坡道信号调度系统等智能感知信息,实现井下人员应急情况快速撤离或就近避险。

全信息可视化

三、高标准保障

积极探索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制度保障,形成与智能化矿山相适应的组织架构、管理模式和人员配置模式。

一是推动组织变革。充分发挥智能管控中心各系统信息协同作用和集中管控效能,优化流程节点和管理层级,实现机关直管机台,现场直连管控中心,完成指令到终端的实时反馈,形成扁平化直线型管理架构,现场反馈不失真、指令执行不走样,打通安全管理神经末梢。

二是完善制度体系。根据智能化升级后装备技术新、业务流程新、岗位配置新、信息数据量大等实际变化,针对性更新制度体系,更新岗位安全职责、操作规程、作业技术标准,确保新技术、新装备、新平台的安全保障作用充分发挥,保障新岗位作业规范、履职到位。

三是强化人员培训。积极适应高水平智能化变革趋势,增强驾驭井下数智生产能力,全面提升岗位人员技能素质,开展全员技能培训,加速卓越工程师等专项人才培养,大力提高职工智能化技能素养。

通过持续推进矿山智能化升级改造,矿山生产安全效益显著提升。全部取消井下3D作业岗位,井下固定设备设施实现地表远程集控,采场移动设备实现无人驾驶,看守性岗位实现无人值守,操作室集中率达100%,井下减员105人,职工安全技能素养全面增强,现场违规作业行为大幅减少,危险预警和响应能力显著提升。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传煤”微信公众号,或点击“期刊群”免费获取科研论文

 
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传煤”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煤炭行业新鲜资讯,享全方位煤炭科技知识信息服务。

24小时内最火

来对平台产品吐槽CCAJ有关的所有问题您都可以咨询,全天在线,欢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