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开发过程中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特征
  • 作者

    邓泽康永尚刘洪林李贵中王勃

  • 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 摘要
    为了摸清开发过程中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特征,分析了影响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的3种效应,引用了P&M渗透率模型,并以沁水煤层气田二叠系山西组3号煤储层为例,模拟了储层压力从初始值降至衰竭压力整个过程中煤储层渗透率的变化.结果显示:渗透率先减小后增大;压力降至临界解吸压力3.8 MPa,渗透率衰减少了34%,降至最低值;继续降压至2.5 MPa,渗透率回弹至初始水平;降压至衰竭压力0.7 MPa时,渗透率增至初始渗透率的2.8倍,预示该区块有较好的产气条件和前景.并通过敏感性分析得出,杨氏模量越大,基质收缩效果越显著,含气饱和度越高,越有利于改善煤储层渗透率.并据此提出2条建议:①在进行煤层气区块优选时,应加入"动态渗透率"这个关键参数,这样可能会发现"先天"条件差而开发中后期物性易得到改善、开发潜力较大的区块;②以渗透率动态变化特征为依据,不断调整和优化排水降压幅度和节奏.
  • 关键词

    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特征P&M渗透率模型基质收缩

  •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006石油科技中青年创新基金资助项目;
  • 相关文章
相关问题
立即提问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