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细粒混积岩储层特征与主控因素分析——以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二段为例
  • 作者

    邓远蒲秀刚陈世悦鄢继华时战楠张伟韩文中

  • 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摘要
    为深化对细粒混积岩储层发育特征与控制因素的认识,以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店组二段为例,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低温气体吸附、纳米CT与聚焦离子束-场发射扫描电镜等方法,在总结细粒混合沉积样式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不同混积样式储集空间类型、孔隙结构特征、储集空间展布与连通性的差异,认为组分型细粒混积岩的总孔隙体积、总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均大于组构型细粒混积岩,储集空间的连通性也好,储层的发育和演化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有机质热演化的共同控制.研究结果表明:孔店组二段细粒混积岩可分为组分混合与组构混合两类,主要的储集空间包括宏观裂缝和微观孔隙,其中裂缝分为构造缝、层理缝、成岩收缩缝和异常高压缝等4类,孔隙分为无机质孔隙、有机质孔隙和微裂缝3类;组分型细粒混积岩的总孔隙体积平均为0.013 cm~3/g,总比表面积平均为9.058 m~2/g,平均孔径为4.05 nm,易于形成良好的立体孔缝网络;组构型细粒混积岩的总孔隙体积平均为0.004 cm~3/g,总比表面积平均为3.611 m~2/g,平均孔径为3.75 nm,储集空间连通性较差;沉积环境决定了岩石的物质组成与混积样式,提供储集空间发育的物质基础;成岩作用控制储集空间的类型与特征;有机质热演化与无机成岩作用相互协同,影响储集空间的形成与演化.
  • 关键词

    细粒混积岩混合沉积储集空间孔隙结构孔店组二段沧东凹陷

  •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2087);
  • 相关文章
相关问题
立即提问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