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的酸化煤样孔隙特征研究
  • 作者

    熊建龙王凯杜全先孟祥昌郭兵兵

  • 单位

    四川省煤田地质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四川省煤矿瓦斯(煤层气)工程研究中心云南召泸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云南云岭高速公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河南工程学院

  • 摘要

    为研究酸化作用后煤体的孔隙结构特征,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和X射线衍射实验方法,测试了高阶煤自然煤样和酸化煤样的孔隙结构和矿物含量,并根据分形理论对比研究了2种煤样孔隙的分形维数,探讨了酸化作用原理。研究结果表明:自然煤样和酸化煤样中微孔和过渡孔都占较大的比例;煤样酸化后,其孔隙率增大,最小孔径和最大孔径都变大;酸化作用能促使孔隙体积增大,增加的孔隙类型不确定;2种煤样中大孔孔隙结构具有分形特征,酸化后煤样大孔孔隙的分形维数增大;酸化后煤样矿物含量减少,导致孔隙结构发生变化。

  • 关键词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酸化作用孔隙结构分形维数

  •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云南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云交科教[2019]5号);四川省煤田地质局2020年度科研项目(202006)
  • 引用格式
    熊建龙,王凯,杜全先,等.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的酸化煤样孔隙特征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22,49(1):47-52.
  • 相关文章
相关问题
立即提问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