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黄陇煤田大佛寺井田煤层气成因机制研究
  • 作者

    刘恺德姚凯文陈能远范章群李姝佳郑涵岳文萍李晓龙

  • 单位

    西京学院陕西省混凝土结构安全与耐久性重点实验室信息产业部电子综合勘察研究院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摘要
    摘要:彬长矿区大佛寺井田为典型的黄陇侏罗纪低阶煤煤层气田。井田内煤层气井较多,但有关煤层气成因机制方面的研究较少。厘清井田内煤层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对深化煤层气的形成机理认识和科学评价煤层气资源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可为煤层气高、低产井产能差异化分析提供重要依据。采集研究区内6口煤层气井井口排采气样品,22块4号煤层煤样及煤层水和地表水样各1件,开展显微煤岩组分、气体化学组分、碳同位素和水样水质检测,并结合部分研究区相关的文献数据,分析大佛寺井田煤层CH4碳同位素特征、成因类型及偏轻机理。结果表明:大佛寺井田主采的4号煤层显微煤岩组分中,有机组分含量明显趋高,平均为93.2%,其中,惰质组最具优势,平均68.2%;镜质组次之,平均22.8%,镜质体反射率Rmax平均0.65%。煤层气组分以CH4为主,CH4体积分数为73.805%~98.006%,平均83.753%;N2体积分数为1.259%~25.735%;平均15.220%;CO2体积分数为0.040%~2.380%,平均1.023%;C2及以上重烃含量平均不足0.005 4%;C1/C1—n>0.999;CH4和N2含量呈明显负相关性,煤层气组分在成藏后期受空气影响明显。δ13C1为-80.516‰~-62.400‰,平均-73.000‰;δ13CCO2为-41.693‰~-7.065‰,平均-18.660‰。大佛寺井田煤层气为次生生物成因气,其显著标志为δ13C1偏轻和重烃含量极少,呈现典型特干气特征,偏轻机理在于其绝大部分由CO2还原而成,少量由乙酸发酵而成,且在这两种途径的生气过程中,最终均会出现生物甲烷富集轻碳同位素的结果,从而导致δ13C1偏轻。
  • 关键词

    煤层气成因类型碳同位素特征偏轻机理大佛寺井田黄陇侏罗纪煤田

  • 基金项目(Foundation)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面上基金项目(2019JM-18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104222);
  • 引用格式
    刘恺德,姚凯文,陈能远,范章群,李姝佳,郑涵,岳文萍,李晓龙.黄陇煤田大佛寺井田煤层气成因机制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2022,50(11):115-124.
  • 相关文章
相关问题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