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新时代网络协商民主的实现机制、实践梗阻及优化路径
  • 作者

    徐凤月

  • 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摘要
    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网络协商民主在现实中成为可能,这种可能性主要得益于网络技术与协商民主在理念层面、技术层面和实践层面实现了有效的统一。网络协商民主兴起和不断发展使其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及彰显共同体价值层面获得显著的治理优势,这种治理优势既源于网络技术与协商民主的深层耦合,也源于网络协商民主在公共决策中的实践嵌入。但理想终究不是现实,网络协商民主在实践中依然受到了诸如制度建设滞后、协商中的非理性化、信息技术运行中的算法偏见、数字不平等等诸因素制约。要更好地破解网络协商面临的系列制约,既需要在制度层面加以解决,也需要在协商主体层面有所突破,同时还需要在实践层面强化监督和创新。由此,才能更好地实现网络协商民主健康良性发展。
  • 关键词

    新时代网络协商民主治理效能数字平台协商对话

  •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政党协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实现机制及优化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2CKS033);
  • 文章目录
    一、新时代网络协商民主何以可能?
    (一)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核心理念
    (二)技术条件: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
    (三)实践条件: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平台的协商民主实践探索
    二、新时代网络协商民主的实现机制
    (一)理论机制:网络技术与协商民主之间耦合共进
    1.主体耦合:参与主体具有交互性
    2.场域耦合:参与空间具有互通性
    3.理念耦合:治理过程注重互动性
    (二)实践机制:网络协商民主在公共决策中的嵌入
    1.党委、政府主动协商的运行过程
    2.党委、政府被动协商的运行过程
    三、新时代网络协商民主的实践梗阻
    (一)制度建设滞后制约了网络协商的良性发展
    (二)协商中的非理性化弱化了协商治理效果
    (三)信息技术运行中的算法偏见消解了网络协商的治理效能
    (四)数字不平等限制了网络协商的参与模式
    四、新时代网络协商民主实践的优化路径
    (一)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相结合,提升网络协商制度化建设
    (二)加强公民协商素养和能力建设,提升网络协商议事水平
    (三)强化协商操作的透明化监督,破除网络协商中的算法偏见
    (四)规范协商“行动者”,弱化协商过程中的数字不平等
  • 引用格式
    徐凤月.新时代网络协商民主的实现机制、实践梗阻及优化路径[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5(03):49-60.DOI:10.20089/j.cnki.issn.1009-105x.2023.03.005.
  • 相关专题
相关问题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