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废弃矿井资源评价与开发

来源:煤田地质与勘探

专题来源于《煤田地质与勘探》2022年第4期,共包含6篇研究成果。北京联合大学汪秋菊教授为专题客座主编。

行业视野

环境保护

类别

28个

关键词

25位

专家

6篇

论文

1127IP

点击量

784次

下载量
  • 作者(Author): 刘小磊, 闫江伟, 刘操, 贾天让, 冯阵东, 魏建平, 魏国营

    摘要:基于我国废弃煤矿瓦斯资源勘探开发现状,为合理评估我国废弃煤矿瓦斯资源,提出“资源估算+初步评价”的思路,建立废弃煤矿瓦斯资源估算和评价方法,该方法具有所需参数少和实用性强等优点;依据废弃煤矿瓦斯涌出特点及废弃时间,划分废弃煤矿类型,将其分为稳定型和非稳定型两大类,非稳定型进一步划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3个阶段;根据废弃煤矿类型及瓦斯赋存特征,构建废弃煤矿瓦斯资源评价模型,将废弃煤矿瓦斯资源划分为16个类型,分析认为废弃煤矿中瓦斯资源主要以保有煤炭资源中赋存的瓦斯资源为主,动用煤炭遗煤中瓦斯资源及可解吸量相对较少;基于各类型的特点,从瓦斯资源和赋存角度,将其开发价值划分为相对较好、相对中等、相对较差和相对最差四级。最后以焦作矿区为例,统计主要煤矿关闭时间,划分废弃煤矿类型,重点评价2006年以来关闭的非稳定型废弃煤矿。估算焦作矿区近15年来,开采层废弃煤矿瓦斯资源量约为26.06×10~8 m~3,其中,保有煤炭资源中瓦斯资源量约为20.75×10~8 m~3,动用煤炭遗煤中瓦斯资源量约为5.31×10~8 m~3,开发价值相对较好。
    免费下载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22年第04期
    213
    122
  • 作者(Author): 王家琛, 杨兆彪, 秦勇, 杨彦群, 董志勇, 孟祥昊

    摘要: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进“双碳目标”落实阶段,废弃矿井遗留煤层气资源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废弃矿井遗留煤层气资源开发具有其独特性,源于其在原始地质条件下扰动后的二次动态成藏。通过综述近些年国内外研究成果得出:(1)煤层开采覆岩及底板扰动区可以依次分为导气裂隙带、卸压带及不易解吸带,长臂法开采煤层覆岩采动影响范围可达到100 m左右,底板采动影响范围可达到50 m左右。(2)遗留煤层气资源主要以游离态、吸附态及溶解态赋存于开采扰动区内,与原位储层相比游离气占比增大。依据开采扰动应力场–裂隙场–渗流场分布规律,可将遗留煤层气赋存空间分为:三维卸压带、一维卸压带、原始位区,覆岩三维卸压带顶部为潜在煤层气富集区。(3)废弃矿井煤层气资源量评估方法主要有月下降曲线法、分源叠加法及间接扣减法,后2种方法在国内有较高的适用性。最后指出准确圈定遗留煤层气富集空间及其采动裂隙场,揭示遗留煤层气的赋存特征及其动态运聚过程,建立遗留煤层气资源量的动态评价模型是废弃矿井遗留煤层气资源成功开发的地质理论基础,也是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
    免费下载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22年第04期
    170
    166
  • 作者(Author): 邓元媛, 常江, 冯姗姗, 周雪

    摘要:废弃矿井再利用已成为资源型城市实现功能转型的主要路径,矿井地面生产区采矿用地的再开发属于城市存量工业用地更新的范畴,是一个伴随产权转移的空间转型过程。通过分析相关产权政策与废弃矿井再开发模式之间的关联性,探讨制度对空间的影响,提出对未来发展的政策建议。通过系统梳理自1990年以来国家、地方层面的产权政策,并以该时段内不同时期的再开发实践为例,讨论不同产权政策背景下再开发利用模式的差异,从财务平衡的视角对政策的效力进行解释。研究表明,我国的产权政策制定从“规制型”向“引导型”发展,为废弃矿井采矿用地的再开发不断创造实现财务平衡的制度保障,但目前政策偏重于关注降低产权转移的交易成本,对后期运营收益保障不足。未来地方性政策应加强对非盈利性项目的财务缺口进行制度保障,以便进一步提升再开发项目的公共价值。结合产权政策的调整,废弃矿井再开发模式也将走向主体多元、价值多元的综合模式。
    免费下载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22年第04期
    207
    113
  • 作者(Author): 常江, 陈业东, 李梓萱, 王惠, 冯姗姗

    摘要:煤炭资源开采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演变及其特征,明确其背后动因机制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徐州市贾汪区原为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潘安湖区域则为贾汪煤炭生产的主要区域。以潘安湖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在煤炭开采活动影响下,其发展演变特征,并选取社会环境、经济发展、政策管控、资源环境为影响该区域发展演变的驱动力因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主要驱动力及机制。结果表明,潘安湖区域发展演变特征体现在4个方面:(1)土地利用从破损的采矿迹地到功能完善的城镇空间体系;(2)道路交通从孤立的交通干道到系统的城市网络;(3)产业结构从主体煤炭转向多元产业支撑;(4)空间结构从采煤塌陷影响区到城市发展建设区。依据分析结果可知,对潘安湖区域发展演变发挥重要推动作用的是以人为主体所产生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环境两大因素,资源环境的采煤塌陷地因素则间接推动该区域的发展演变。基于潘安湖区域内的发展特征以及区域内外的发展动力机制,为该区域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3点优化建议:一是加强国土空间管控,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二是合理谋划发展时序,实施阶段式建设;三是“产业”与“空间”转型同步发展。
    免费下载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22年第04期
    201
    108
  • 作者(Author): 汪秋菊, 王玥, 马钰莹, 张波

    摘要:旅游资源的识别与评价是开展废弃矿区旅游规划与开发的重要基础。采用文献综述法和归纳分析法全面梳理国内外废弃矿区旅游资源价值评价研究成果,系统分析废弃矿区旅游资源识别、评价体系构建及评价方法。研究发现,目前对于废弃矿区旅游资源的认识仅停留在矿业遗迹、矿业遗产层面,缺乏对矿区天象、气候等自然资源及人文资源的重视;旅游资源的评价仍以资源为导向,且对于反映废弃矿区资源特殊性的评价指标缺乏足够的重视。未来废弃矿区旅游资源价值评价应加强旅游资源的全面识别,增加生态可持续性、安全性和利益相关者关系等评价指标,构建以需求为导向、分步骤旅游资源价值评价体系,同时要创新评价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免费下载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22年第04期
    146
    111
  • 作者(Author): 张丽峰, 汪秋菊

    摘要:随着我国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煤炭去产能政策的实施,我国关闭煤矿数量逐年增加,煤矿关闭后产业如何转型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关闭煤矿大都集中在煤炭资源型城市,关闭煤矿的发展与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密不可分,其优势产业的选择应与所在城市产业转型方向相一致,才能使关闭煤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促进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依据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煤炭资源型城市的要素禀赋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协调程度及分类,据此提出了关闭煤矿产业绿色转型的路径。结果表明:2010—2018年,18个地级煤炭资源型城市耦合协调度介于0.4~0.9,耦合协调的类型主要是勉强协调和初级协调,良好协调城市较少。但2016年以后,产业结构与要素禀赋结构的耦合协调情况在退化,产业结构急需进行转型和优化。其中,勉强协调型关闭煤矿应在逐步降低第一、二产业比重时,依据自身要素禀赋结构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或者承接发达区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初级协调型关闭煤矿在逐步降低第二产业比重,增加第三产业比重时,要优先发展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加大人力和物质资本的投入,不断提高技术创新水平;中级和良好协调型关闭煤矿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也应发展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但需要更多的人力和物质资本投入,以及更高的技术创新水平。关闭煤矿在产业绿色转型过程中需要“有为”政府在人员、资产、技术、土地、交通、供水、通信等软制度及硬基础设施方面给予资金和政策扶持,使产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免费下载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22年第04期
    190
    164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