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洁净煤技术》2023年-2024年3月专题回顾

2024-04-08   来源:洁净煤技术


汇总了《洁净煤技术》2023年1月—2024年3月的专题、专栏、专刊,欢迎下载、引用、推荐


2023年  

第1期 

“专家述评”栏目


  




2023年  

第1期 

“2060碳中和”栏目


在碳中和的全新情景下,煤炭洁净高效低碳利用技术是必然的发展方向,也是我国碳中和技术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煤炭绿色开采、煤炭清洁高效燃烧、新型煤化工、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方面开展了系列工作,支撑了若干关键技术的突破和示范工程的实施,为煤炭清洁利用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支撑,为我国高质量碳达峰、平稳实现碳中和奠定了重要基础。






2024
第3期


“生物质&固废低碳清洁利用”专题


为实现生物质及固废的低碳清洁利用,我国学者在生物质能源转化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开展了大量深入研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进展和成果。针对不同生物质资源的结构特性,构建了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制先进液体燃料、碳基材料等转化路径,开发了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技术。同时,生物质、有机固废的低碳清洁利用仍存在能源化资源化转化利用效率低等技术瓶颈。应《洁净煤技术》编辑部邀请,我们组织了“生物质&固废低碳清洁利用”专题。专题收录了来自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山西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北京天地融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矿业大学等国内多家高校与科研机构的10篇论文,包括4篇综述和6篇研究论文。


客座主编

杨天华   教  授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客座编辑

李彦龙   教  授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李秉硕   教  授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2024
第2期


“青年科学家”专栏


  




2024
第1期


“热烈庆祝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建校115周年”专刊


  




2023
第12期


“青年科学家”专栏





2023
第11期

“青年科学家”专栏





2023
第10期

“青年科学家”专栏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年会”专栏






2023
第9期

“生物质&有机固废耦合燃烧”专题

生物质及有机固废的高效处置是资源循环利用和防治环境污染的重大需求;在“双碳”背景下,我国利用生物质及其他有机固废对化石资源进行部分替代,对解决约束资源环境突出问题、实现低碳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拥有世界最大的清洁高效煤电体系,利用燃煤机组与生物质、有机固废耦合燃烧,充分发挥清洁高效煤电机组的技术领先优势,是实现生物质及有机固废资源化、规模化利用的重要技术手段。

客座主编

方庆艳  教   授  华中科技大学

乔   瑜  教   授  华中科技大学

王学斌  教   授  西安交通大学

客座编辑

马   仑  博   士  华中科技大学





2023
第7期

“煤气化的灰化学”专题

经过150多年的发展,众多研究人员在煤气化领域进行了艰难探索,煤气化技术在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方面取得了系统性成果,以大型煤气化技术为主的煤化工产业已在我国迅速发展,成为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与此同时,气化规模增大及用煤量增加导致气化渣的产生和排放量逐年增加。煤气化灰渣处置难度大、流程长,是制约煤化工清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煤气化灰渣的理化性质可促进气化炉的顺畅排渣,保证系统长周期稳定运行,为灰渣的资源化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因此,煤气化的灰化学研究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客座主编

白   进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吴桂选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沈中杰  特聘副研究员  华东理工大学




2023
第6期

“燃煤电厂深度调峰技术”专题

加大对火电机组深度调峰、启停调峰补偿力度,激励引导火电机组开展灵活性改造将对我国电力系统的转型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煤电机组的灵活性改造旨在提高机组变负荷的深度性和快速性,即可实现超低负荷运行(深度调峰)以及电网负荷指令响应迅速(快速变负荷)。然而,达成上述目标仍需克服稳定流化/燃烧、水动力安全、污染物控制、机炉耦合和材料疲劳等一系列困难。为加快形成针对性的优化措施、有效增强机组的灵活运行能力。因此,总结报道了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前瞻性思考,分析探讨了潜在的快速变负荷技术,以期为业内同行指明未来发展方向。

客座主编

杨海瑞  教   授  清华大学

杨   冬  教   授  西安交通大学

刘欢鹏  教   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3
第4期

“燃煤发电CCUS”专题

“争取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以解决“双碳”关键核心科技问题为抓手,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加强“双碳”与环保技术的科技支撑,在能源绿色低碳领域从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到综合示范全链条研发布局。CO₂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碳减排技术可以实现化石能源利用近零排放,促进煤电等难减排行业的深度脱碳,对于最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在CO₂化学吸收、CO₂吸附材料及CO₂捕集装置工艺、CO₂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均取得了重要进展。鉴于此,总结报道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技术热点,探讨未来发展方向。

客座主编

段伦博  教   授  东南大学

王   涛  教   授  浙江大学

李孔斋  教   授  昆明理工大学





2023
第3期

“氢能与洁净煤融合发展”专题

氢能具有能源及物质双属性,可广泛用于交通、能源、化工、电子等领域的清洁减碳路线,优化能源结构,实现电、热、气、冷等耦合,有力支撑可再生能源高比例、规模化发展。我国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氢能与洁净煤技术的优化组合,有望在充分利用煤炭能源与元素物料的同时,实现间歇性、分散性、波动性可再生电力的大规模、长周期存储,对于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总结报道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技术热点,探讨未来发展方向。

客座主编

史翊翔  教   授  清华大学

明平文  教   授  同济大学

叶   茂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023
第2期

“煤基先进功能碳材料”专题

先进碳材料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核心关键功能材料之一,结构新颖、性能优异的碳基功能材料在能源、化工、环境、生命等技术领域前景广阔,需求强劲。从结构组成上看,煤是由芳香族和氢化芳香族基团组成的、具有三维交联网络结构的一类天然材料,其独特的分子结构特性赋予了煤及其衍生物良好的材料属性。以煤和煤沥青为原料,创制新结构高性能碳材料,是材料化工和能源化工发展的必然需求,是实现煤炭精细化高附加值深加工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客座主编

杨   卷  副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

张亚婷  教   授  西安科技大学

邱介山  教   授  北京化工大学





2023
第1期

“煤基先进能源清洁低碳利用理论与技术”专题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今日专家

男,1982年4月生,副教授,博士后,硕士生导师,国家注册测绘师,现任安徽大...

今日企业
  • 神州机械注册资金1亿元,形成了以干法选煤新工艺、新装备研发、选...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