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总了《洁净煤技术》2023年1月—2024年3月的专题、专栏、专刊,欢迎下载、引用、推荐。
2023年
“专家述评”栏目
2023年
“2060碳中和”栏目
“生物质&固废低碳清洁利用”专题
为实现生物质及固废的低碳清洁利用,我国学者在生物质能源转化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开展了大量深入研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进展和成果。针对不同生物质资源的结构特性,构建了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制先进液体燃料、碳基材料等转化路径,开发了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技术。同时,生物质、有机固废的低碳清洁利用仍存在能源化资源化转化利用效率低等技术瓶颈。应《洁净煤技术》编辑部邀请,我们组织了“生物质&固废低碳清洁利用”专题。专题收录了来自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山西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北京天地融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矿业大学等国内多家高校与科研机构的10篇论文,包括4篇综述和6篇研究论文。
客座主编
杨天华 教 授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客座编辑
李彦龙 教 授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李秉硕 教 授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青年科学家”专栏
“热烈庆祝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建校115周年”专刊
“青年科学家”专栏
“青年科学家”专栏
“青年科学家”专栏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学术年会”专栏
生物质及有机固废的高效处置是资源循环利用和防治环境污染的重大需求;在“双碳”背景下,我国利用生物质及其他有机固废对化石资源进行部分替代,对解决约束资源环境突出问题、实现低碳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拥有世界最大的清洁高效煤电体系,利用燃煤机组与生物质、有机固废耦合燃烧,充分发挥清洁高效煤电机组的技术领先优势,是实现生物质及有机固废资源化、规模化利用的重要技术手段。
客座主编
方庆艳 教 授 华中科技大学
乔 瑜 教 授 华中科技大学
王学斌 教 授 西安交通大学
客座编辑
马 仑 博 士 华中科技大学
经过150多年的发展,众多研究人员在煤气化领域进行了艰难探索,煤气化技术在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方面取得了系统性成果,以大型煤气化技术为主的煤化工产业已在我国迅速发展,成为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与此同时,气化规模增大及用煤量增加导致气化渣的产生和排放量逐年增加。煤气化灰渣处置难度大、流程长,是制约煤化工清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煤气化灰渣的理化性质可促进气化炉的顺畅排渣,保证系统长周期稳定运行,为灰渣的资源化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因此,煤气化的灰化学研究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客座主编
白 进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吴桂选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沈中杰 特聘副研究员 华东理工大学
加大对火电机组深度调峰、启停调峰补偿力度,激励引导火电机组开展灵活性改造将对我国电力系统的转型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煤电机组的灵活性改造旨在提高机组变负荷的深度性和快速性,即可实现超低负荷运行(深度调峰)以及电网负荷指令响应迅速(快速变负荷)。然而,达成上述目标仍需克服稳定流化/燃烧、水动力安全、污染物控制、机炉耦合和材料疲劳等一系列困难。为加快形成针对性的优化措施、有效增强机组的灵活运行能力。因此,总结报道了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前瞻性思考,分析探讨了潜在的快速变负荷技术,以期为业内同行指明未来发展方向。
客座主编
杨海瑞 教 授 清华大学
杨 冬 教 授 西安交通大学
刘欢鹏 教 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
客座主编
段伦博 教 授 东南大学
王 涛 教 授 浙江大学
李孔斋 教 授 昆明理工大学
客座主编
史翊翔 教 授 清华大学
明平文 教 授 同济大学
叶 茂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客座主编
杨 卷 副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
张亚婷 教 授 西安科技大学
邱介山 教 授 北京化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