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 《煤田地质与勘探》TOP10 | 2021年高被引论文(被WOS论文引用)
    现统计出,在WOS(Web of Science)收录的论文中,引用《煤田地质与勘探》的所有文献,并按被引频次进行排序,优选出TOP10论文。相关论文反映国际关注热点方向,供相关领域学者参考和交流。
    2025-02-05
    了解更多>>
  • 【煤科大讲堂】-固废绿色充填开采技术-开采研究院刘鹏亮
    刘鹏亮,博士,研究员,长期从事煤矿绿色充填开采技术及固废资源化利用研究及推广工作,在充填开采岩层移动控制理论、多源固废充填材料研发、高效充填工艺设计等方面取得多项研究成果,在河北、陕西、山西、内蒙古等20多个煤矿企业得到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获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技奖、全国煤炭青年科技奖、绿色矿山青年科技奖。 本视频系统性介绍了我国煤矿固体、膏体两种充填材料类型和连采、综采...
    2025-02-05
    了解更多>>
  • 综采工作面呼吸性粉尘空间分布特征及运移规律
    针对粉尘采样器测尘法只能对固定作业地点的粉尘质量浓度进行测定,无法系统反映工作面粉尘质量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运移规律的问题;以柠条塔煤矿N1219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离散相与连续相双向耦合的方法,利用Fluent软件对综采工作面的呼吸性粉尘(以下称“呼尘”)的空间分布及运移规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采煤机侧呼尘粒径普遍高于液压支架侧,考虑到由于支架侧风流向采空区时存在漏风现象导致风...
    2025-02-05
    了解更多>>
  •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阳极模型预测性能不确定性研究
    2025-02-05
    了解更多>>
  • 不连沟煤矿双频5G 融合专网建设及应用
    随着煤矿智能化的发展,矿用5G无线通信系统作为新型的信息基础设施,对矿用各智能化系统的快速、可靠连接发挥关键作用。通过不连沟煤矿双频5G融合专网系统的建设,实现了融合通信、边缘计算、无人驾驶和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应用,显著提升了不连沟煤矿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水平,有力推动了智能化建设的转型升级。
    2025-02-05
    了解更多>>
  • 沿空侧向覆岩结构改性防冲机理与实践
    无煤柱(或小煤柱)开采已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开采深度增加,当侧空覆岩存在坚硬岩层时,大能量动力事件频发,冲击地压显现日趋严重,已成为制约深部煤炭资源开采的主要瓶颈之一。围绕沿空侧向覆岩结构改性防冲机理与实践开展研究,主要包括:构建了沿空工作面覆岩结构力学模型,提出了上位覆岩等效载荷估算方法,揭示了下位覆岩结构特征及演化规律;获得了沿空工作面下位覆岩运动对煤体内应力的定量表征方法,提出了以煤体的静载支...
    2025-02-05
    了解更多>>
  • 能源转型与中国式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挑战与路径
    基于2011—2021年全国30个省市的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动态QCA模型,从理论层面重新审视能源转型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赋能逻辑。结果表明:① 能源转型赋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契合“天人合一”的自然生态观、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② 全国层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已进入由“失调”向“协调”的过渡阶段,但区域间呈失衡态势。③ 各地区可因地制宜通过“能源—环保双轮驱动型”...
    2025-02-05
    了解更多>>
  • 基于数值模拟高强度开采条件下天然气井受力及水平变形特征研究
    针对煤-天然气同采区煤层高强度开采引起的覆岩移动变形导致气井失稳问题,基于小保当二号煤矿地质、开采技术条件及现场实测数据,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超长超宽工作面高强度开采条件下,气井套管-水泥环组合体的剪切受力及水平变形特征,分析得到了沿套管轴向易发生变形的位置及岩层分布特征对气井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关键层以上至地表范围内覆岩以拉伸变形为主,关键层及下伏相邻岩层以剪切变形为主。倾向上132204-1...
    2025-02-05
    了解更多>>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