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深部煤层气赋存相态与含气性演化
  • 18
  • 作者

    唐书恒 郗兆栋 张松航 孙粉锦

  • 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山西省煤系矿产综合勘查技术创新中心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摘要
    我国深部煤层气实现了单井日产万方及规模性商业开发的重大突破,彰显出深部煤层气巨大的资源潜力,成为我国天然气增产的重要补充。然而,受“高温、高压、高地应力”影响下的深部煤层气藏地质特征与开发特征均显著区别于浅埋藏条件下的煤层气藏。目前在深部煤层气藏的成藏演化、富集模式、改造机制及开发效果评价等一些关键性基础问题上仍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研究。本文以华北地区石炭-二叠系深部煤层气的勘探开发资料为基础,重点探讨了深部煤层气赋存相态及其演化特征,揭示了深部煤层含气性与埋深的耦合关系、赋存相态识别方法及其演化模式。展望了当前深部煤层气从地质勘探到开发评价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结果显示:基于保压取芯、绳索取芯的测试资料和煤层气井生产曲线特征是识别深部煤层气体赋存相态的3类有效手段,其中联合绳索取芯的含气性测试和等温吸附实验是定量评估深部煤层气体相态准确且简便的有效方法。煤层含气性和气体赋存相态受内因(煤阶、物质组成、孔裂隙系统等)和外因(温度、压力、保存条件等)协同控制。埋深大是深部煤层富集游离气的基础,而保存条件好是深部煤层富集游离气的关键。考虑我国华北地区深部石炭-二叠系中、高煤阶煤经历了复杂的埋藏演化过程,提出了考虑温度、压力及构造改造强度的煤层含气赋存相态的4类演化模式,分别为深埋深藏-构造改造程度强、深埋深藏-构造改造程度弱、深埋浅藏-构造改造程度强和深埋浅藏-构造改造程度弱。煤层气藏经历的差异构造演化是导致不同区块甚至同一区块深部煤层含气性特征具有显著区别的重要因素。深埋深藏—构造改造弱的演化模式有利于游离气的富集,是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的有利区带。深部煤层气兼具“常规”和“非常规”两种属性,当前对深部煤层气的成藏、富集、改造及产出等多方面的基础性科学问题仍然认识薄弱,应重点解决深部煤层气成藏演化与产出效应的关键性基础问题,以期助推我国实现煤层气产业的新突破。
  • 关键词

    煤层气深部含气性成藏演化

  •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深部煤层气赋存相态与埋深的耦合效应
    2. 深部煤层气体赋存相态的识别
    3. 深部煤层含气性演化模式
    4. 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
    5. 结论
  • 引用格式
    唐书恒,郗兆栋,张松航,等.深部煤层气赋存相态与含气性演化[J/OL].煤炭科学技术,1-13[2025-01-24].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2402.TD.20250123.1540.007.html.
  • 相关文章
相关问题
立即提问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