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各地两会陆续闭幕。随着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出炉,主要产煤省份的煤炭产业发展路径也清晰明了。
聚焦能源安全 夯实煤炭家底
2023年,山西、内蒙古、陕西等煤炭主产区交出硬核保供答卷。
2023年,山西煤炭产量在连续两年每年增产1亿多吨的基础上,再增产5743万吨,达13.78亿吨;累计建成智能化煤矿118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1491处,全省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超过80%。
2023年,内蒙古煤炭产量12.2亿吨,完成9.45亿吨保供煤任务,电力总装机超过2亿千瓦,实现煤炭保供量及外送量、电力总装机及新增装机、新能源总装机及新增装机、总发电量及外送电量、新能源发电量、煤制气产能“10个全国第一”,保障了29个省份的能源需求。
2023年,陕西规模以上原煤产量7.6亿多吨,同比增长2.3%。陕西坚持能源与非能稳产并举抓工业,巴拉素等10处煤矿建成、释放产能3145万吨。
2023年,贵州原煤产量达1.53亿吨、同比增长10.8%;煤矿规模化、智能化迈出实质性步伐,建成投产40处井工煤矿和渝南、鑫达露天煤矿。
进入2024年,山西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依法合规释放煤炭先进产能,全力稳定煤炭产量;推动10处煤矿开工、8处煤矿进入联合试运转;新建智能化煤矿150处,力争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到83%。
内蒙古将积极发展铜、铁、煤等主要进口产品精深加工,支持阿拉善进口煤炭储配交易基地建设。
陕西将坚持稳煤、扩油、增气并举,夯实能源基本盘,煤炭、原油、天然气产量将分别达7.8亿吨、2470万吨、350亿立方米以上。
新疆提出,加快发展煤炭煤电煤化工产业集群,进一步释放煤炭优质产能,加大准东、哈密、吐鲁番、准南等地煤炭勘探开发,着力打造国家大型煤炭供应保障基地和煤制油气战略基地。
宁夏将有效实施资源能源增产扩能计划,加快实施域内6处新矿开工、域外“疆煤进宁”等重点工程,加快建设宁东大型煤炭集散中心,尽快实现全自治区煤炭总产能超过1.4亿吨的目标。
贵州将做强现代能源产业,建成投产35处煤矿,原煤产量达1.65亿吨以上。
甘肃将深入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争取核准建设12处煤矿,新增煤炭产能3540万吨。同时,抓好陇东综合能源化工基地建设。
锚定转型升级 降碳减污扩绿
除了能源保供外,各主要产煤省份政府工作报告还聚焦传统能源提质升级,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
2024年,山西将继续加快推动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晋北采煤沉陷区新能源基地建设,积极开发地热能、生物质能,力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47%。
“加快煤层气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对有效遏制煤矿瓦斯灾害发生、增加清洁能源供应、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以及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山西省人大代表、山西蓝焰煤层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分公司副经理何宜霏说。
陕西将推动陕煤年产1500万吨煤炭分质利用、国能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两个千亿级项目开工。同时,以减排、减煤、减卡为重点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调整,力争煤炭主产区铁路运输比例达到90%。
新疆将优化能耗“双控”管理,推动工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支持煤炭、油气、矿产等重点产业高端化、绿色化、低碳化发展。
山东将着力强化节能降碳,提速五大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示范工程,支持东营打造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产业链示范基地。
河南将开展传统产业全流程清洁化、循环化、低碳化改造,实施节能降碳改造项目200个以上,基本完成水泥、焦化企业超低排放改造。
安徽将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减量替代,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350万千瓦以上。
河北将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风电光伏项目和新型储能项目建设,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1500万千瓦。
辽宁提出,加快采煤沉陷区和抚顺西露天矿、阜新海州露天矿等矿坑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废弃矿山复绿行动。
四川提出,推进国家级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和省级园区循环化低碳化改造试点示范,建设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重点城市。
云南将增煤电、扩光伏、优水电、配储能、强电网,力争供应电煤3500万吨以上。推动“水火风光储”多能协同和“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加快打造国家清洁能源基地和全国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谢吉东)
责任编辑:江蓬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