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要精准对接市场——基层一线全国人大代表谈如何解“人才渴”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大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分别被写入科教兴国与民生保障的章节,让企业“想招人”和人才“想就业”两方的诉求共同汇集到“职业教育”这个热点话题上。

  “我今年提的建议之一就是关注职业教育发展。”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乙烯二部乙烯装置区装置班长邢通达表示,“我是一名一线员工,同时也是企业的兼职教师,去年我到几家职业教育学院上过课。在与师生们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职业院校毕业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概率还比较低。”

  职业证书是员工上岗的首要条件,大多数毕业生需要半年至一年时间才能成功考取。邢通达表示:“如果学生能在校内学习期间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对于就业帮助非常大。这需要职业院校、有资质的组织或者团体共同促成。当然,这也需要跟企业进行沟通,共同促进毕业生加快上岗就业。”

  邢通达说:“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还是有一定区别的。职业教育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当地企业。其实,从这个角度上说,现在职业教育的划分归类本身也有必要进行再细化。”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凌峰航空液压机械有限公司加工中心操作工刘忠表示,职业化教育不是一个“收容所”,而应培养更精、更专、更符合市场需要的人才。“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过程中,技术工人是非常重要的基层力量。目前,职业化教育一直落后于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学校只教基础的知识,毕业生就业后又面临再培训、再教育。”他谈到,“人才市场的变化太快了,学校培养人才也要以市场为导向。”

  一线代表们的建议同国家层面的动作和规划不谋而合。2023年,我国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超过1800万人次。公共实训基地培训149万人次,增长61%。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更是提到,要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支持建设21个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45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5000家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

  除了要改善职业教育,为行业发展引来人才“活水”,企业提高工人待遇保障也同样重要。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提出,新型技术工人是新质生产力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当前技术工人市场供需不平衡,高层次技术工人的待遇不够高,职业技术人才流动性大,技能人才外流等问题依旧难以解决。

  对此,张天任建议:“要进一步破解技能人才的急难愁盼,建立分层、分类人才子女入学协调机制;落实好技能人才住房、医疗、签证、落户等优惠政策;统筹用工补贴,尤其是发展急需和社会紧缺型技能型工人,由第三方认定技能评定后,直接给予补贴;加强技能人才的社保和福利保障,鼓励更多更好的技能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传煤”微信公众号,或点击“期刊群”免费获取科研论文

 
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传煤”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煤炭行业新鲜资讯,享全方位煤炭科技知识信息服务。
煤科热搜
版本:Bate 1.2

来对平台产品吐槽CCAJ有关的所有问题您都可以咨询,全天在线,欢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