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理事单位特刊:矿山智能化建设创新成果与典型案例(《智能矿山》)

来源:智能矿山

理事单位特刊:矿山智能化建设创新成果与典型案例(《智能矿山》)

行业视野

智能矿山

类别

0个

关键词

50位

专家

15篇

论文

534IP

点击量

464次

下载量
  • 作者(Author): 王国法, 富佳兴, 王忠鑫

    摘要:自2020 年国家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行业管理部门、产煤省区、协会和煤炭生产企业不断凝聚共识,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机制保障;行业内外产学研用单位协同攻关,加快煤矿智能化技术与装备研发,发挥技术装备核心支撑作用,建成了一批技术先进、引领性强的智能化示范煤矿,减人增安提质增效目标取得实质性进展,煤炭企业职工福祉进一步提升,煤炭对我国能源安全的“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发挥。截至2024年6 月,全国已累计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2 201个、掘进工作面2 269 个, 智能化产能占比达45.9%,建设综合成效显著,在井工煤矿、露天煤矿、选煤厂等不同场景,形成了多种可供行业借鉴的模式。2024 年,国家能源局和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又印发了《进一步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 促进煤炭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等指导文件,对进一步推进煤矿智能化高质量建设提出要求。
    免费下载
    智能矿山
    2025年第01期
    87
    107
  • 摘要:中煤陕西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大海则煤矿(简称大海则煤矿) 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投资163.96亿元,井田面积265.63 km2,可采储量32.09 亿t,核准产能2 000 万t/年。大海则煤矿是国家“十二五”及省、市“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也是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与陕西省政府战略合作框架内打造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重点支撑项目。大海则煤矿矿井地质构造简单、煤层赋存稳定、开采条件优越,煤种为特低灰、中硫、中高挥发分、特高热值的不粘煤,是良好的民用、气化及动力煤。分别设置矿井及选煤厂2 个工业场地,采用4 个立井开拓(主立井、副立井、2 个回风立井)。2021 年11月完成首采工作面试运转,2022 年7 月完成第2 个工作面安装,2023 年10 月完成2 000 万t/a 项目整体竣工验收。大海则煤矿作为全国最大的立井煤矿,在推进世界一流标杆示范矿井建设过程中,全力推进智能化建设,2020 年11 月被列为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建设煤矿,同年“大海则煤矿智能化建设关键技术及示范工程”项目被列为中国中煤首个重大科技专项。2024 年3 月,大海则煤矿顺利通过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验收,达到I 类中级智能化示范矿井,选煤厂达到中级智能化选煤厂。大海则煤矿透明矿井地质信息系统研究等8 项科技成果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获得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23 年度能源行业十大科技创新成果、2023 年全国采煤工作面智能创新大赛特等奖、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5G能源挑战奖”等多项荣誉。为深入了解和推广大海则煤矿智能化建设成果及经验,《智能矿山》编辑部走进中煤陕西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专访了梁云峰董事长。
    免费下载
    智能矿山
    2025年第01期
    29
    24
  • 作者(Author): 裴文良

    摘要:矿山作为工业生产的重要领域,作业场所的恶劣环境与高危险性,使得危险繁重岗位人员占比超过60%,且传统人工开采方式效率低下,矿用机器人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人力成本,矿用机器人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可实现矿山生产全流程的可视化、可控化和智能化管理,大幅提高工作效率、管理效率,有效降低安全风险。作为矿业领域的一项新兴技术,矿用机器人正逐渐改变传统矿业的生产作业方式,引领矿业进入智能化、高效率的新时代。笔者深入探讨矿用机器人的政策、市场、技术、产业生态以及应用扩展等方面的现状与趋势、面临的主要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发展策略与建议,以期为矿用机器人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免费下载
    智能矿山
    2025年第01期
    45
    28
  • 作者(Author): 杨胜利, 韩吉, 赵光辉, 李海军, 宣建兴, 程建峰, 陈博, 崔文, 郭一楠

    摘要:露天煤矿作为我国煤炭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机电设备高效管理直接关系到矿山的生产效率、作业安全以及经济效益。露天煤矿机电设备类型杂、数量多、部署广、作业环境差和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现有管理体系暴露出信息系统多、功能冗余、业务边界不清、数据挖掘与综合利用不足等弊端。基于此,通过深入分析露天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平台面临的挑战和建设现状,设计了机电设备网格化分级管理体系和基于该体系的智慧管理平台架构,给出了平台建设的具体方案和功能模块,以及平台建设展望。通过对网格视域下露天煤矿机电设备智慧管理平台建设的构想,旨在提高露天煤矿机电设备的运维与管理效率,保障露天煤矿安全、有序、高效地生产作业,为露天煤矿的智能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平台支撑。
    免费下载
    智能矿山
    2025年第01期
    14
    10
  • 作者(Author): 林巧, 张磊, 何玉东

    摘要:露天矿生产作业过程中,运输司机数量占下坑人数50%以上。由于安全风险、作业环境恶劣、工作强度大,运输司机老龄化现象严重,亟须通过提升技术能力解决。无人驾驶技术深度融合了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多项核心技术,具备智能化、无人化、数字化技术特点。以矿山无人驾驶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可推动采矿业的模式变革,改变传统矿山运输生产方式,从安全、绿色、高效等方面,为煤矿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实践案例。
    免费下载
    智能矿山
    2025年第01期
    43
    41
  • 作者(Author): 李伟

    摘要:煤炭作为我国的主体能源,在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矿井开采强度增加、剩余服务年限减少,很多煤炭企业逐步转入薄煤层资源开采阶段。我国薄煤层资源储量丰富,广泛分布于80 多个矿区,工业储量达98.3 亿t,其中可采储量约65 亿t,约占全部可采储量20%,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山东能源) 国内75 处生产煤矿中,拥有2 m以下薄及较薄煤层的煤矿32 处,占比42.6%;32 处煤矿资源总量为54.4 亿t,2 m以下薄及较薄煤层资源量25.8 亿t,占总资源量的47.4%。但是受开采工艺及技术装备等因素限制,国内薄煤层产量仅约占煤炭总产量7%。由于开发难度大,空间小,产量及效率低,成本高,安全性能差,薄煤层开采一直是制约煤炭企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难题。
    免费下载
    智能矿山
    2025年第01期
    21
    20
  • 作者(Author): 彭余生, 李胜利, 韩国庆

    摘要:开滦(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开滦集团)始建于1878 年,至今已有146 年发展历史,以建设“中国第一佳矿”唐山矿为肇始,托举了唐山、秦皇岛2 座城市的兴起,被誉为“中国煤炭工业源头”“中国近代工业摇篮”。在不同历史时期,开滦集团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煤炭生产中,开滦集团坚持把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开采作为保障能源安全供给、实现长治久安的治本之策,增安、减人、提效能力持续提升,智能化建设突破见效。截至目前,9 个主力生产矿井中,开滦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钱家营矿业分公司(简称钱家营矿) 已建成国家级智能化示范矿井,5 个省级智能化示范矿井,煤矿智能化建设开辟了老旧矿区开滦新模式。
    免费下载
    智能矿山
    2025年第01期
    28
    37
  • 作者(Author): 冯泽伟

    摘要:陕西陕北矿业韩家湾煤炭有限公司(简称韩家湾煤矿) 坚持科学管理、创新驱动,围绕绿色矿区、智慧矿井建设,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目前已取得了89 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 000 余项创新成果,建成了全国中厚煤层首个智能化切顶卸压无煤柱自成巷开采技术综采工作面。先后获得“全国煤炭工业特级安全高效矿井”“国家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矿井”、全国煤炭工业“五星文化品牌矿”“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等荣誉。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韩家湾煤矿“两化”融合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促进了矿山安全生产水平提升和企业转型升级。
    免费下载
    智能矿山
    2025年第01期
    30
    31
推荐企业
1
  • HTP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