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2日,Nature 报道了一篇题为《China conducts first nationwide review of retractions and research misconduct》的新闻,文章中指出,自2021年以来,已有超过17000篇论文撤稿涉及中国学者,中国政府要求各个大学必须申报所有的论文撤稿行为,并对其中的学术不端行为展开调查。
2月15日就是截止日期了,届时,各个大学必须提交一份过去三年内从英文和中文期刊撤稿的所有学术文章的综合清单。教育部科技信息化司于2023年11月20日发布的通知显示,提交的清单还需要进一步解释论文被撤稿的原因,并对涉及学术不端的行为进行进一步调查。
此次由政府发起的全国范围内的撤稿和学术不端行为的自我审查,源自Wiley出版社的子公司Hindawi旗下的学术期刊撤回大量中国作者的论文。教育部的通知指出,这些撤稿,以及其他期刊的撤稿,对我国的学术声誉和学术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
据 Nature 报道,在2023年一年时间里,所有出版商发布了近14000份撤稿声明,这一数量创下了新纪录,这些撤稿中约四分之三涉及中国学者。其中,仅Hindawi就有超过9600篇论文被撤稿,其中约8200篇被撤稿论文来自中国学者。
曾研究过中国撤稿和学术不端行为的布拉德利大学的图书馆学和信息科学家 Xiaotian Chen 表示,这是我们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全国性撤稿调查行动,以前的调查主要是逐个进行的,但这次所有机构都必须同时进行调查。
教育部的调查通知引发了一系列警报,向各个大学部门层层传递,大学网站上发布的公告要求研究人员在一系列日期前提交撤稿相关的报告,其中大部分日起是在1月份,以便留出时间校对和呈现数据。实际上,从通知下发到提交的截止时间非常紧迫,总时间不足3个月,这段时间还被寒假和春节大大缩短。
据悉,论文被撤稿的研究人员必须揭示撤稿的原因是由于不当行为(例如图片操纵)还是由于诚实的错误(例如自己发现了工作中的错误而主动申请撤稿)。然后,研究人员所在的大学必须调查和惩罚其中的不当行为。根据教育部的通知,如果研究人员未申报被撤稿论文,但后续被发现,将面临严厉惩罚。
目前还不清楚具体的惩罚形式是什么,但我们可以参考之前的情况,2021年,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对一批撤稿论文的调查结果,惩罚措施包括减薪、取消奖金、降职和暂停申请研究经费和奖励。
此次教育部的通知明确规定,论文的第一通讯作者负责提交回复。这一要求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研究人员逃避合作工作责任的问题,此外,被指控有不当行为的研究人员在调查期间有权上诉。
复旦大学的科学和创新政策研究员唐莉指出,培养研究诚信需要时间,但中国正在走上正确的道路。
此前不久,Nature 发表的一项报道显示,2023年撤稿的研究论文超过了1万篇,打破了年度记录,这是因为出版商正在努力清理大量虚假论文和同行评审欺诈。分析显示,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俄罗斯和中国在过去二十年里有着最高的论文撤稿率。
2023年的这一万多篇论文撤稿里,大部分来自Wiley出版社的子公司Hindawi旗下的期刊。
大多数Hindawi撤回的论文来自特刊,这些论文通常由客座编辑负责监督,因被骗子利用来迅速发表低质量或虚假论文而臭名昭著。
2023年12月6日,Wiley在一次电话会议上宣布,将完全停止使用Hindawi品牌名称,并在2022年底暂时暂停了特刊的出版。Wiley将把现有Hindawi旗下期刊重新纳入自己的品牌。由于这些问题,Wiley出版社预计本财年将损失3500万至4000万美元的收入。
撤稿率,指在任何给定年份发表的论文中后续被撤稿的比例,这一比例在过去十年中增加了两倍多。2022年撤稿率超过了0.2%。在过去二十年里,发表超过10万篇论文的国家中,沙特阿拉伯的撤稿率最高,为每10000篇论文撤稿30篇,不包括会议论文。如果包括会议论文,由于中国之前从IEEE大量撤稿,这将导致中国的撤稿率超越沙特。
实际上,迄今为止,世界各地记录在案的约5万篇撤稿论文只是应该被撤稿的论文的冰山一角。据估计,由“论文工厂”出售的虚假和编造的论文数量就高达数十万篇,更不用说那些可能存在科学缺陷的真实论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