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3期CGE云讲坛(总第7期)第一届“博士学术论坛”




2024年第3期CGE云讲坛(总第7期)第一届“博士学术论坛”


2024年第3期CGE云讲坛(总第7期)

第一届“博士学术论坛”

2024年6月22日上午8:30(周六)

2024年第3期CGE云讲坛(总第7期)第一届“博士学术论坛”



2024年第3期CGE云讲坛(总第7期)第一届“博士学术论坛”


2024年第3期CGE云讲坛(总第7期)第一届“博士学术论坛”

参会人员


2024年第3期CGE云讲坛(总第7期)第一届“博士学术论坛”

致辞嘉宾:靳德武研究员  

副总工程师

2024年第3期CGE云讲坛(总第7期)第一届“博士学术论坛”

靳德武,陕西蓝田人,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煤矿防治水专家,现任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煤田地质与勘探》编辑部主任、陕西省煤矿水害防治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注册安全工程师。《煤田地质与勘探》《煤炭科学技术》编委,《煤矿防治水手册》编委,《煤矿防治水规定》及其释义起草人之一。2019年撰写的《煤矿防治水细则》解读由应急管理出版社制作成视频专题片发行。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矿区勘探与水害防治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煤炭工业安全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煤炭学会资深会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特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合作出版专著8部。先后10余次参与国内煤矿重大水灾事故应急抢险和调查工作。

2024年第3期CGE云讲坛(总第7期)第一届“博士学术论坛”

主持人(上半场):王晓东研究员

2024年第3期CGE云讲坛(总第7期)第一届“博士学术论坛”


王晓东,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煤科西安研究院科技创新研究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矿山生态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矿山废弃物无害化处置理论与技术研究,主持或主参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9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7项。成果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二等奖、第二届安全科技进步奖等奖项。

2024年第3期CGE云讲坛(总第7期)第一届“博士学术论坛”

主扶人(下半场):孙四清研究员

2024年第3期CGE云讲坛(总第7期)第一届“博士学术论坛”

孙四清,1977年生,河南新县人,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中国煤炭学会瓦斯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能源行业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现任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创新研究院副院长。主要从事煤矿瓦斯(煤层气)地质与矿压防治理论和工程实践研究,先后主持(或参加)了国家科技攻关、“十一五”—“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煤矿地质工作细则》制定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制定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3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








2024年第3期CGE云讲坛(总第7期)第一届“博士学术论坛”

报告人简介

2024年第3期CGE云讲坛(总第7期)第一届“博士学术论坛”
2024年第3期CGE云讲坛(总第7期)第一届“博士学术论坛”

乔伟  博士/助理研究员/团队负责人   

 西安研究院科创院

报告题目:煤矿水害监测预警智能防控技术及平台


(一)主要工作、学习经历

2007.09-2011.06,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011.09-2014.06,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计算机技术(硕士);

2014.07-2016.07,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水文地质研究所,助理工程师;

2016.07-2022.08,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矿山灾害防治与环境治理技术研发中心,科室主任/助理研究员;

2018.09至今,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专业(博士研究生在读);

2022.08至今,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创新研究院,团队负责人/助理研究员

(二)主要荣誉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陕西局安全生产专家,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首批“菁英双百人选”,主要从事煤矿水害防治与计算机技术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或主参各级科研项目20余项,“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煤矿水害隐患探查与防治关键技术及示范”核心骨干,“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水害监测大数据处理与智能预警技术”负责人。提出了基于LSTM的矿井水害智能预警模型,研发了煤矿水害智能预警系统。科技成果“煤矿水害智能防控云平台”经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承担的煤矿复合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项目,为矿山复合灾害一体化综合防控提供技术支撑。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5项;发表论文15篇,其中SCI/EI收录5篇、高影响力论文2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1项,注册软件著作权3项

(三)团队概况

目前由10名专职科研人员组成,专业涉及水文地质、采矿工程、安全工程、计算机、电子工程、自动化等。主要研究方向是围绕水文云平台开展煤矿水害风险评价、预测预警、超前防治及应急救援等技术装备研发,为灾害一体化防治提供技术方案支撑。

在研科研项目21项,其中纵向科研15项,横向科研6项。代表性项目:“深部灰岩地层水平孔劈裂注浆近原位浆液扩散机制”“坚硬富水顶板下工作面冲击地压-突水耦合致灾效应研究”“磁性示踪裂隙岩体注浆浆液运移轨迹三维成像”“厚硬砂岩顶板下工作面采动离层演化及动压突水机制”“西部矿区煤层顶板水害风险动态评价与监测预警技术”“矿区水资源智能化管控云平台”“煤矿水害智能防控云平台v2.0”“煤矿探放水工程智能管控系统研究”“矿井水害智能化防控技术规范”等。团队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8项;发表论文63篇,其中SCI/EI收录35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7项,注册软件著作权3项。


2024年第3期CGE云讲坛(总第7期)第一届“博士学术论坛”
2024年第3期CGE云讲坛(总第7期)第一届“博士学术论坛”

郭艳  博士(后)/高级实验师/硕导  

宿州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报告题目:底板区域注浆浆液扩散机理及对地下水流场扰动影响

(一)主要学习、工作经历

2007-2011年就读于安徽理工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地质工程专业;

2011-2013年于安徽理工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地质工程专业;

2013.06至今在宿州学院任教;

2019-2022年于山东科技大学,在职攻读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地质工程专业;

2023.01至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站博士后。

(二)主要荣誉

安徽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及“资源与环境”高峰培育学科骨干成员。2023年获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排名第2);2022年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4)。主持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重点项目、陕西省煤矿水害防治技术重点实验室青年基金、学校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以及企业委托项目等8项,作为课题组主要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安徽省公益地质项目、企业委托研发项目等10余项。取得授权发明专利5项,发表Sci/Ei论文23篇,其中1篇在《煤炭学报》创刊60周年“新锐科学家”特刊(正刊)发表、1篇进入《煤田地质与勘探》TOP10|2021年高被引论文。

(三)团队概况

团队研究方向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包括煤矿水害防治与矿井水资源化、“煤热共采”以及矿区环境保护等研究方向。团队以国家煤矿水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依托,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省部级项目20项,企业委托项目近50项。团队主持的“煤矿顶底板多源水害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5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发表SCI/EI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团队成员17人,其中博士学位10人、硕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以上人员占比82%;团队中正高职称4人、副高职称8人、初中级职称5人,高级职称人员占比71%;45岁以下的年轻人13人,占比76%;在站博士后10余人、在读硕士及博士研究生4人。





2024年第3期CGE云讲坛(总第7期)第一届“博士学术论坛”

导师简介

2024年第3期CGE云讲坛(总第7期)第一届“博士学术论坛”
2024年第3期CGE云讲坛(总第7期)第一届“博士学术论坛”
2024年第3期CGE云讲坛(总第7期)第一届“博士学术论坛”

桂和荣

桂和荣,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享受省政府特殊贡献津贴;现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家煤矿水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安徽省矿井勘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第五届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矿山应急管理学会首届会员,兼任教育部普通高校2018-2022年度地质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安徽省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安徽省煤炭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培养硕士及博士研究生50余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核心期刊50多篇,被Sci/Ei收录近50余篇。出版专著7部、主编规划教材2部。近五年主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国家煤矿水害防治技术研究中心组建项目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安徽省公益地质项目以及产学研合作项目等30余项, 成果应用于煤矿生产取得直接经济效益数十亿元,曾受到《人民日报》《中国煤炭报》《安徽日报》《安徽经济报》等多家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



2024年第3期CGE云讲坛(总第7期)第一届“博士学术论坛”
2024年第3期CGE云讲坛(总第7期)第一届“博士学术论坛”

蒋必辞  博士/副研究员       

西安研究院科创院


报告题目:基于钻孔雷达的透明工作面构建方法及新进展


(一)主要学习、工作经历

2008.09~2012.06,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本科,勘查技术与工程

2012.09~2015.06,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2015.07~至今,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从事矿井物探技术与装备研发工作

2019.09~至今,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博士研究生,矿产普查与勘探,主要从事煤矿井下孔中物探数据处理与解释方法研究,矿井物探技术与装备创新团队成员。

(二)主要荣誉

主持、参与完成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中煤科工集团重点项目、西安院科技创新等科研项目项目共计24项,发表学术论文35篇,其中SCI/EI 检索15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得软件著作权10项,授权发明专利13项,受理发明专利20余项。

(三)团队概况

所属团队为煤矿井下钻孔物探技术与装备研究,团队成员17人,研究员/副研究员8人,博士/博士后8人。2023年团队承担及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5项,集团项目5项。发表论文约14 篇,SCI/EI检索5篇,授权发明专利18项,受理发明专利19项,制定行业标准1项,企业标准12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2项。




2024年第3期CGE云讲坛(总第7期)第一届“博士学术论坛”

导师简介

2024年第3期CGE云讲坛(总第7期)第一届“博士学术论坛”


2024年第3期CGE云讲坛(总第7期)第一届“博士学术论坛”


2024年第3期CGE云讲坛(总第7期)第一届“博士学术论坛”

程建远

陕西乾县人,工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首席科学家,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总工程师兼物探研发中心主任。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第九届煤炭地质专委会主任委员,国家能源局第一批煤矿智能化专家,第五届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专家,煤炭行业物探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陕西省重点领域技术创新团队学科带头人,西安科技大学兼职博导,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Applied Geophysics》《煤炭科学技术》《煤田地质与勘探》《中国煤炭地质》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学位中心博士论文、中国博士后基金评审专家;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物探专业委员会、国家矿山安全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煤炭物探技术与装备、智能地质保障技术。

主要成果:一直从事煤炭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研究,先后攻克了戈壁、沙漠、黄土塬以及海上煤田三维地震勘探技术难题,提出了煤矿采区三维地震资料地质动态解释技术,研发出矿井多元地质信息集成分析方法与软件;发明了煤矿井下节点式槽波无缆数字地震仪,研发出透射槽波全息透视、反射槽波超前探测以及透射/反射槽波联合探测技术;与物探研发团队一起,创新了煤矿井下随采地震、随掘地震、微震与电法耦合监测技术,为煤矿智能开采提供了三维地质透明化技术与装备的支持。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863、97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20余项科研项目,其中11个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出版专著8部,发表论文151篇,授权专利18项,获得5项软件著作权。培养硕士、博士(后)研究生39人。



2024年第3期CGE云讲坛(总第7期)第一届“博士学术论坛”
2024年第3期CGE云讲坛(总第7期)第一届“博士学术论坛”

赵伟仲  博士(后)    

河南理工大学

报告题目:基于原位厌氧发酵的煤层生物甲烷生成机制


(一)主要学习、工作经历

2012.09—2016.06  山西大同大学  本科

2016.09—2019.06  河南理工大学  硕士

2022.05—2023.05  丹麦科技大学联合培养博士

2019.09—2023.06  河南理工大学  博士。学习期刊主要从事碳中和背景下的微生物增产煤层气、CCUS商业化开发、煤储层二氧化碳原位微生物甲烷化等多学科交叉研究。

(二)主要荣誉

2022—2023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丹麦科技大学进行博士联合培养,入选2023年度国家博士后研究人员资助计划,入选2023年度中原青年拔尖人才—中原青年博士后创新人才。先后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开放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重点研发专项2项、企事业单位委托科研项目多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Energy、Fuel、煤炭学报等国内外著名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

(三)团队概况

团队现有核心成员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人,讲师4人。团队主要从事煤层气生物工程、煤系气开发工程和煤矿瓦斯抽采工程三个领域的科研工作,先后培养河南省杰青1名,河南省优青1名,河南省中原青年拔尖人才1名,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国家级项目10余项,承担河南省重点研发专项、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专项等省部级重点项目3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发表SCI/EI论文3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


2024年第3期CGE云讲坛(总第7期)第一届“博士学术论坛”

导师简介

2024年第3期CGE云讲坛(总第7期)第一届“博士学术论坛”


2024年第3期CGE云讲坛(总第7期)第一届“博士学术论坛”

2024年第3期CGE云讲坛(总第7期)第一届“博士学术论坛”

苏现波

1963年生,男,河南洛阳人,河南理工大学二级教授、非常规天然气研究院院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往复式内燃燃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煤层气科技创新型团队学术带头人,九三学社河南理工大学基层委员会主委。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100余人,担任多个行业期刊的编委。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青年,河南省重大工艺、重点基金、重点研发,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研发项目,山西省重大专项等纵向项目20余项、企业委托项目30余项。主导出版专著5部、参与4部,发表文章150余篇,其中SCI收录4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40余件,获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为河南理工大学多个科研平台的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最早建立了“煤层气地质学”的理论体系,最早把中国的煤层气地质特征介绍到国外;提出的煤系气一体化开发技术正在成为中国煤层气商业化开发的主体技术;1998年提出并进行先导性试验的一井多用技术已在淮南和平顶山矿区得以商业化运行;首次将低产煤层气井二次改造为煤系气井,均取得了良好效果,最终上升到煤系力学地层学理论体系。首次将地面水力压裂技术移植到井下瓦斯抽采领域,并形成了两代水力强化技术和装备体系,实现了煤矿瓦斯抽采的多快好省,最终建立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煤矿瓦斯抽采增产技术体系。创立的煤层气生物工程为煤层气的增产和二氧化碳利用与减排(CCUS)领域架起了一座桥梁,提出了煤储层微生物碳泵理论体系,形成了以“双碳”目标为导向的煤层气生物工程与碳减排技术体系。目前正在探索煤矿采空区和岩溶作为二氧化碳封存和大宗固体废弃物处置空间的可行性。



2024年第3期CGE云讲坛(总第7期)第一届“博士学术论坛”


2024年第3期CGE云讲坛(总第7期)第一届“博士学术论坛”

李浩哲  博士/助理研究员 

西安研究院科创院

报告题目:碎软低渗煤层顶板水平井区域瓦斯高效抽采技术及应用


(一)主要学习、工作经历

2010-09 至 2014-06,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石油工程, 学士

2014-09 至 2017-06,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硕士

2022-09 至 今,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矿产普查与勘探, 在读博士研究生

2022-08 至 今 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助理研究员

2020-08 至 2022-07, 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助理研究员,入职工作以来,主要从事煤层气开发与储层改造相关研究工作。

(二)主要荣誉

主持完成公司级科研项目2项,横向科研项目1项,参与“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6项,发表核心及以上期刊论文10余篇,其中SCI/EI收录6篇,参与制定能源局行业标准1项(R6),登记软件著作权2项,先后获得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七届青年科技论文演讲比赛三等奖、中煤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成果转化贡献一等奖、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创新团队奖、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学会创新团队奖等,荣获2022年度“西安研究院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


(三)团队概况

报告人为陕西省及中煤科工集团“煤矿区煤层气高效开发技术与装备团队”成员。团队始建于1982年,从国家“六五”期间起一直在从事煤层气地质与勘探开发技术的研究,是国内最早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的团队,研究方向包括煤层气赋存分布规律、有利区块优选、资源/储量评估、煤层气开发利用规划、产能数值模拟、煤层气测试技术、煤层气经济高效开发技术与装备、经济评价等研究工作。团队现有成员20余人。30多年来承担了包括国家“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十五”科技攻关课题、“973”课题、“十一五”国家重大专项项目“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关键技术(一期)”、“十二五”国家重大专项项目“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关键技术(二期)”、“十三五”国家重大专项课题“碎软低渗煤层地面煤层气抽采技术与装备”、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碎软煤层顶板水平井穿层压裂裂缝扩展机理及形态控制研究”及“低阶煤煤层气富集机理及可采性地质控制机制研究”等多个国家项目。通过攻关,在煤层气开发技术方面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已成为我国煤层气开发领域科技攻关的主力军。团队累计发表论文120余篇,被引次数超900余次,获国家级奖励3项,获省部级奖励20余项。


2024年第3期CGE云讲坛(总第7期)第一届“博士学术论坛”

导师简介

2024年第3期CGE云讲坛(总第7期)第一届“博士学术论坛”
2024年第3期CGE云讲坛(总第7期)第一届“博士学术论坛”
2024年第3期CGE云讲坛(总第7期)第一届“博士学术论坛”

姜在炳


姜在炳(1970-),男,重庆人,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员。曾任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资源勘探开发与瓦斯防治技术研发中心主任,《煤田地质与勘探》编委,承担煤田地质与煤层气地质专业研究生培养工作。培养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6人。先后被评为“全国煤矿瓦斯防治先进个人”和“陕西省煤炭工业优秀科技工作者”,主持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奖励13项,出版专著共1部,发表学术论文37篇,其中EI收录3篇,授权专利12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 1 项。中国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非常规天然气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安监局特聘专家,陕西省及中煤科工集团“煤矿区煤层气高效开发技术与装备团队”带头人。



2024年第3期CGE云讲坛(总第7期)第一届“博士学术论坛”


2024年第3期CGE云讲坛(总第7期)第一届“博士学术论坛”

岳航羽  博士/高级工程师/室主任

报告题目:柴达木盆地东北缘卤水型钾盐地区综合地球物理探测研究


(一)主要学习、工作经历

2012年6月毕业于吉林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应用地球物理)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2015年6月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2021年9月起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学专业攻读理学博士学位。

曾就职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2021年2月交流选调至中国地质调查局地球物理调查中心工作,现任地球物理调查中心地球物理数据综合处理室副主任(主持工作)、支部书记、中心科技委委员。主要从事地震勘探方法和钾盐综合地球物理等研究工作。

(二)主要荣誉

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市场服务类项目等共8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5篇,其中SCI/EI论文9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荣获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优秀报告3次。



2024年第3期CGE云讲坛(总第7期)第一届“博士学术论坛”
2024年第3期CGE云讲坛(总第7期)第一届“博士学术论坛”

王树帅  博士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报告题目:连采连充式胶结充填采煤工艺与胶结充填体力学特性

(一)主要学习、工作经历

2020.09~至今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岩土工程工学博士(导师:杨仁树,教授)

2018.09~2020.06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矿业工程工学硕士(导师:王志强,教授)2014.09~2018.07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采矿工程工学学士

(二)主要荣誉

以第一/通信作者发表论文10篇,其中,SCI论文3篇(中科院1区TOP论文1篇,中科院2区论文2篇),EI论文3篇,中文核心论文4篇。以学生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三)团队概况

所属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矿山建设与岩土工程,团队教授/副教授约15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和重大科学仪器研制项目1项。团队发表论文约4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300余篇。

参与的煤矿充填开采团队,教授/副教授3人,博士/博士后5人,硕士生6人。承担的项目有“矿井矸石充填智能化充填装备与监测监控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与“ 连采连充式胶结充填采煤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围绕项目内容,授权专利21件;发表学术论文23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17篇。



2024年第3期CGE云讲坛(总第7期)第一届“博士学术论坛”

导师简介

2024年第3期CGE云讲坛(总第7期)第一届“博士学术论坛”
2024年第3期CGE云讲坛(总第7期)第一届“博士学术论坛”
2024年第3期CGE云讲坛(总第7期)第一届“博士学术论坛”

杨仁树

杨仁树,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现任北京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爆破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矿山建设工程学术带头人。曾获“孙越崎优秀青年科技奖”、“中央国家机关优秀青年”、“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提名奖”、“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奖(研究类)”、教育部首届“青年教师奖”、“煤炭工业技术创新优秀人才奖”等奖项。研究方向:长期从事矿山建设工程、爆破理论与技术、岩石破碎理论和应用技术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主要成果:先后完成70余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和重大科学仪器研制项目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6件,出版著作5部,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相关科研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技术发明/科技进步一等奖10余项。

所属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矿山建设与岩土工程,团队教授/副教授约15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和重大科学仪器研制项目1项。团队发表论文约4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300余篇。

参与的煤矿充填开采团队,教授/副教授3人,博士/博士后5人,硕士生6人。承担的项目有“矿井矸石充填智能化充填装备与监测监控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与“ 连采连充式胶结充填采煤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围绕项目内容,授权专利21件;发表学术论文23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17篇。



2024年第3期CGE云讲坛(总第7期)第一届“博士学术论坛”
2024年第3期CGE云讲坛(总第7期)第一届“博士学术论坛”

雷孟宇  博士  

西安科技大学

报告题目:锚固孔视觉定位与钻锚机器人自主控制方法研究


(一)主要学习、工作经历

2009.08-2013.07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013.08-2016.0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机械工程

2016.04-2017.06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二十研究所

2017.07-2019.07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

2019.08至今    西安科技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二)主要荣誉

(1)发文情况

Lei M, Zhang X, Dong Z, et al. Locating Anchor Drilling Holes Based on Binocular Vision in Coal Mine Roadways[J]. Mathematics, 2023, 11(20): 4365.(SCI,Q1)

雷孟宇,张旭辉,杨文娟等.煤矿掘进装备视觉位姿检测与控制研究现状与趋势[J].煤炭学报,2021,46(S2):1135-1148. (EI)

雷孟宇,张旭辉,杨文娟等.钻锚机器人钻臂轨迹规划方法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2023,51(10):180-190. (EI)

雷孟宇,张旭辉,杨文娟等.基于蒙特卡洛与牛顿-拉夫逊迭代的钻锚机器人钻臂逆运动学求解方法[J/OL].煤炭学报. (EI)

雷孟宇,张旭辉,杨文娟等.基于分步视觉伺服的钻锚机器人控制方法研究[J/OL].煤炭学报. (EI)

Zhang X, Huang M, Lei M, et al. Improved rapid-expanding-random-tree-based trajectory planning on drill arm of anchor drilling robots[J]. Machines, 2023, 11(9): 858. (SCI收录,JCR Q2,本人三作)

张旭辉,陈鑫,杨文娟,雷孟宇,等.基于单激光束信息的掘锚装备视觉定位方法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24,52(01):311-322.

(2)专利

张旭辉,雷孟宇,万继成,等. 基于锚固工艺的钻锚机器人双钻臂协同控制系统及方法[P]. 发明专利.

张旭辉,雷孟宇,沈奇峰,等. 一种基于双目视觉的锚固孔自动定位系统及方法[P]. 发明专利.

张旭辉,雷孟宇,黄梦瑶,等. 一种基于轮廓几何约束的锚固孔轮廓提取方法及系统[P]. 发明专利.

张旭辉,雷孟宇,余恒翰,等. 一种智能掘锚机器人装备[P]. 实用新型专利..

张旭辉,雷孟宇,万继成,等. 通用多自由度机械臂运动学逆解求解方法、系统及设备[P]. 发明专利.

张旭辉,王悦,雷孟宇,等. 一种钻锚机器人远程控制系统及方法[P]. 发明专利.

张旭辉,董征,雷孟宇,等. 一种悬臂式掘进机的截割速度控制方法及系统[P]. 发明专利.

杨文娟,迟云凯,雷孟宇,等. 一种钻锚机器人钢带锚孔定位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P]. 发明专利.

(3)获奖情况

中国煤炭工业科技二等奖,煤矿井下掘进装备位姿测量与远程虚拟操控系统研发及应用,2021

(三)团队概况

张旭辉教授团队近年来主要从事煤矿采掘装备智能化、复杂机电系统耦合建模与非线性动力学、数字孪生驱动远程虚拟操控、机电产品绿色设计技术与评价等方面教学科研工作。团队包括年轻教师十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70余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中国博士后基金等20余项,主持完成40多项企业合作项目,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70余项,软著20余项。



2024年第3期CGE云讲坛(总第7期)第一届“博士学术论坛”

导师简介

2024年第3期CGE云讲坛(总第7期)第一届“博士学术论坛”
2024年第3期CGE云讲坛(总第7期)第一届“博士学术论坛”
2024年第3期CGE云讲坛(总第7期)第一届“博士学术论坛”

张旭辉

张旭辉,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陕西省教学名师,入选陕西省特支计划教学领军人才计划。现任陕西煤矿机电设备智能检测与控制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陕西省矿山机电装备智能监测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兼任国家能源局和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煤矿智能化专家、中国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矿山机电与辅助运输专家委员,中国工程机械学会煤矿机械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力学学会高级会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等省部级项目20余项,完成40多项企业合作项目,已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0余项,在Nature子刊、TIE、JSV、煤炭学报煤田地质与勘探煤炭科学技术、力学学报、CIMS、工程设计学报、振动工程学报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近300篇,授权发明专利近70件。






2024年6月22日上午8:30(周六)


2024年第3期CGE云讲坛(总第7期)第一届“博士学术论坛”

期刊视频号直播

2024年第3期CGE云讲坛(总第7期)第一届“博士学术论坛”

蔻享学术直播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传煤”微信公众号,或点击“期刊群”免费获取科研论文

 
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传煤”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煤炭行业新鲜资讯,享全方位煤炭科技知识信息服务。
煤科热搜
版本:Bate 1.2

来对平台产品吐槽CCAJ有关的所有问题您都可以咨询,全天在线,欢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