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 关于对“《煤炭学报》60年百篇最具影响力学术论文”进行公示的通知
    通知关于对“《煤炭学报》60年百篇最具影响力学术论文”进行公示的通知为繁荣煤炭科技事业,活跃学术气氛,发现优秀人才,以及鼓励广大煤炭科技工作者积极创作优秀科技论文,本刊在
    2024-11-25
    了解更多>>
  • 破局“卡脖子”难题!中国煤科启建一项关键材料单体百吨级中试装置
    近期,中国煤科所属煤科院顺利通过“聚酯PEN材料单体煤基2,6-萘二甲酸中试验证”基础设计审查,标志着“聚酯PEN单体年百吨级中试项目”正式步入落地实施阶段。煤科院技术团队历
    2024-11-25
    了解更多>>
  • 上新 |《煤炭学报》 2024年第11期
      《煤炭学报》,月刊,创刊于1964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煤炭学会主办,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承办的面向国内外发行的煤炭科学技术方面的综合性学术刊物。被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CSCD)等数据库收录。
    2024-11-25
    了解更多>>
  • 赵洪宝教授 | ​深部放顶煤开采下煤层应力场–渗流场耦合演化特征
    为了研究高应力区煤体在放顶煤开采方式下的应力场–渗流场的耦合演化规律, 以横观各向同性下的火柴棍模型为基础, 构建了由煤基质和裂隙组成的弹性系统, 建立了三向应力条件下煤体渗透率演化规律模型, 并结合采场应力场空间分布规律, 构建煤层增透率空间分布模型。在改变围压、轴压和气体压力的条件下, 将渗透率模型和室内试验结果对比, 并将增透率空间分布模型与顺层抽采钻场的瓦斯抽采相关数据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煤体渗透率随载荷与气体压力的增加而减小, 并呈指数型; 渗透率模型可以较好地定量描述煤体渗透率在加卸载条件下的变化, 与多组试验数据的相关系数和拟合优度均大于0.9; 增透率空间分布随距离增大呈指数下降, 可分成4个阶段: 原岩稳定阶段、增压降低阶段、卸压增加阶段、破坏稳定阶段; 根据增透率模型和现场数据对比, 煤层在卸压增加阶段和破坏稳定阶段处于增透状态, 煤层增透范围Lr=55.62 m; 煤层增透率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煤层增透率的空间分布规律, 其与现场数据的相关系数和拟合优度均大于0.96。
    2024-11-25
    了解更多>>
  • 王家臣教授:煤炭行业放顶煤开采工程研究中心30年
    煤炭行业放顶煤开采工程研究中心 30 年30 years of Coal industry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Top-Coal Caving Mining.Speech by Jiachen Wang, Professor
    2024-11-25
    了解更多>>
  • 基于煤柱尺寸效应分析的工作面孤岛属性研究
    孤岛工作面判定是煤矿安全监察中的一项重要抓手。为了准确判定工作面的孤岛属性,基于煤柱尺寸效应分析,提出了非典型情形下工作面孤岛属性的判定方法;结合某矿工程条件,采用理论分析、工程类比的方法分析了305工作面西翼和北翼煤柱的尺寸效应。结果表明:305工作面西翼、北翼煤柱没有煤岩体大范围严重破坏现象,没有区域应力集中;305工作面的超前支承压力范围显著小于120 m,更显著小于北翼煤柱宽度;305工作面侧向支承压力的极限平衡区宽度为52.3 m,305工作面西翼煤体宽度大于2个极限平衡区宽度之和;305工作面西翼和北翼不为采空区,305工作面不是孤岛工作面。
    2024-11-25
    了解更多>>
  • 智能矿山高速信息传输通道——解密矿用5G 通信系统
    智能矿山建设需要实现矿井人机环数据实时接入的“万物互联”、海量监测监视数据的“高速传输”、移动装备远程控制的“少人生产”以及下一阶段装备群体智能自主控制的“无人生产”。矿井通信需要实现从窄带通信到宽带通信、从有线通信到有线传输+无线移动接入、从信息传输到数据接入+控制功能应用的转变,在高速主干网络的基础上,实现人员与移动装备的无线通信高可靠传输。矿用5G作为工作在授权频段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其无线传输的最大单频段带宽为100 MHz,上行峰值传输速率可达1 Gbit/s 以上,依托物理层结构的优化设计、可实现毫秒级传输时延。因此矿用5G的传输能力、时延、可靠性全面满足智能矿山应用场景的低时延控制和大带宽传输需求,成为构建智能矿山高速信息传输通道的最佳选择。
    2024-11-25
    了解更多>>
  • 水压力和轴向静应力对红砂岩冲击能量演化及破坏特性的影响
    深部岩体工程多处于高水压高地应力环境中,在爆破等动态扰动作用下易引起涌突水和围岩体失稳等灾害事故,研究水压力与地应力共同作用下岩石能量演化及破坏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实践意义。利用自主研制的高水压高应力岩石动力学试验系统,对具有不同水压力和轴向静应力红砂岩试件进行相同冲击荷载下的冲击试验。分析岩石动态应力−应变曲线、能量反射率、能量透射率和能量耗散率随水压力和轴向静应力的演化规律,表征岩石能量耗散率的应变率效应;对冲击作用后的岩石进行筛分与纵波波速测定,计算其分形维数与损伤变量,探究不同水压力与轴向静应力对岩石(体)损伤、破碎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水压力的增加,反射波幅值越来越小,透射波幅值越来越大;岩石动态应力−应变曲线由Ⅰ型向Ⅱ型转变。红砂岩能量反射率随水压力的增加先快速减小后缓慢变化;能量透射率随水压力的增加呈指数函数关系递增,且轴向静应力影响二者之间的变化趋势;随着水压力由零逐渐增大,能量耗散率呈先短暂增加后持续减小的趋势,二者之间服从良好的高斯函数关系;轴向静应力影响岩石能量耗散率与水压力之间的演化路径,轴向静应力越大,能量耗散率增加,能量耗散率增加趋势随水压力增大呈先增后减变化。红砂岩能量耗散率具有明显的应变率效应,随着应变率的增加,红砂岩能量耗散率整体上先增加后减小。随着水压力的增加,红砂岩动态损伤变量逐渐减小,破碎分形维数呈“缓慢减小—短暂增加—急剧降低至零”的变化趋势;破碎分形维数短暂增加时的水压力随轴向静应力的增大呈一次函数增加。
    2024-11-25
    了解更多>>
今日专家
亮点论文

视频讲解‍‍ 黄婷博士报告问题答疑1.实验过程中采用页岩碎屑颗粒支撑试样和无支撑试样对比的科学依据在哪里?为什么不与工程中常用的支撑剂做比较呢?在实验中比较...

今日企业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