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南侨机工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 作者

    李枫马晨颖

  • 单位

    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

  • 摘要
    在高校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核心组成部分。重视对课程思政资源的选择,是高效高质解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问题的关键之一。南侨机工精神作为重要的红色爱国文化,其内涵包括了精诚合作的“团结”意识、堪当重任的“必胜”斗志和舍身忘我的“奉献”情怀。通过深入研究和多方面开发利用,将南侨机工精神作为宝贵资源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以促进人才培养,全面推进高等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势在必行。文章建议借助“课堂+”“VR+”“互联网+”的多元化路径,将南侨机工精神与各学科专业相融合,助力达成对学生的人格培养、性格塑造和职业精神引导,实现当前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传道授业解惑与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
  • 关键词

    南侨机工精神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广西壮族自治区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编号:JGY2023101);广西民族大学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编号:2021XJGY53);
  • 文章目录


    一、南侨机工群体与南侨机工精神
    (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大背景下的南侨机工群体
    (二)高校课程思政资源开发视阈下的南侨机工精神
    1.“力”的聚合:精诚合作的团结意识
    2.“强”的呐喊:堪当重任的必胜斗志
    3.“我”的消失:舍身忘我的奉献情怀
    二、南侨机工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多元化路径
    (一)“课堂+”:课程教学目标与内容的无痕融入
    (二)“互联网+”:线上线下高效学习的双向互动
    (三)“VR+”:打破时空限制的沉浸式观察思考
    三、南侨机工精神多角度实践课程思政的案例
    (一)“力”的聚合与发散:在虚与实的场景转换中推进对学生的人格培养
    (二)“强”的呐喊与回响:在挫折困境的情境设置中促进学生的性格塑造
    (三)“我”的消失与回归:在价值排序认知的引导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
    四、结语
  • 引用格式
    [1]李枫,马晨颖.南侨机工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与实践[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1(03):115-121.
相关问题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