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李学彦洪祥麟
-
单位
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
摘要
新质生产力理论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理论创新成果。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结构性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引导资金流向、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有效推动了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的研发,催生出新产业、新模式和新动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始终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扩充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箱,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引导资金流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同时,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同效应,通过两大政策的紧密结合,鼓励企业积极投身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期激发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市场活力。
-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结构性货币政策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高质量发展
-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碳转型目标下搁浅资产风险传导与最优监管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3BJL023);
-
文章目录
引言
一、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和内涵特征
(一)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二)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
(三)新质生产力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内涵与实施效果
(一)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内涵
(二)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1.结构性货币政策能够提高资金流向关键领域的效率
(1)降低融资成本
(2)优化资源配置
(3)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2.当前结构性货币政策存在的局限性
三、以结构性货币政策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一)影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1.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的涌现
2.领军式的研发人才
3.适合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环境
(二)结构性货币政策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机制
1.降低科技创新型企业融资成本
2.引导资金流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3.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
4.优化创新环境
四、结构性货币政策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现路径
(一)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二)完善机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箱
(三)提高结构性货币政策实施效果
(四)结构性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同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
DOI
-
引用格式
[1]李学彦,洪祥麟.结构性货币政策与新质生产力:理论、机制和建议[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6(05):67-78.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