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法凿井气举反循环洗井流场的压力分布及流体运移规律
-
煤炭科学技术
- 网络首发时间:2025-01-15 18:43:00
-
5
-
作者
郭龙辉 程桦 姚直书 荣传新
-
单位
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安徽建筑大学建筑结构与地下工程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中煤特殊凿井有限责任公司
-
摘要
为了揭示钻井法凿井气举反循环洗井流场的压力分布及流体运移规律,以陶忽图煤矿北风井φ5m超前钻井为研究背景,基于流体力学相关理论,建立了气举反循环洗井流场的压力数学模型,并给出了钻杆环空、井底和钻杆内部流体压力的理论解析解,其次,采用CFD-DEM方法(计算流体力学与离散单元法耦合),建立了气举反循环多相耦合洗井的数值模型,验证了洗井流场压力模型的正确性,获取了洗井流场流体的运移规律,最后,基于洗井流场的压力数学模型及理论解析解,探究了含气率、泥浆密度、泥浆粘度、岩渣密度和含渣率等因素对洗井流场压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截锥型钻头水平井底流体的平均径向流速>切向流速>轴向流速;岩渣在井底做“螺旋状下滑-井底积聚-推动和悬浮-吸附和举升”的动态循环运移,在钻杆内液固及液固气段分别以“低流速,高密度”和“高流速,低密度”形式运移。(2)钻杆内流体压力沿井口方向近似呈线性降低趋势,在注气端处,流体压力骤降,钻杆内外压差达到最大;井底流体压力自外向内呈“先小幅降低,后大幅降低”趋势,在井底有效吸附区流体压力降低幅度及速率更大。(3)含气率、泥浆密度与钻杆内外流体压差呈正相关关系,泥浆粘度、岩渣密度、液固及液固气段含渣率则与之呈负相关关系,各因素对钻杆内外流体压差的敏感性可归结为:泥浆密度>含气率>岩渣密度>泥浆粘度>液固段含渣率>液固气段含渣率。研究结果可为破解侏罗系地层钻井法凿井气举反循环洗井效率低下技术难题,提供有益理论参考。
-
关键词
钻井法凿井气举反循环洗井流场压力分布流体运移
-
文章目录
0 引 言
1. 工程背景
2. 气举反循环洗井压力模型
2.1洗井压力模型及模型假定
2.2钻杆外部环空压力
2.3井底流体压力
2.4钻杆内部压力
3. 压力模型验证及流体运移规律
3.1数值模型的建立
3.2洗井流场压力验证
3.3流体的运移规律
3.3.1流场的速度分布
3.3.2岩渣的运移特征
4. 洗井流场压力的因素分析
4.1含气率
4.2泥浆密度与泥浆粘度
4.3岩渣密度与含渣率
4.4因素敏感性分析
5. 结论
-
引用格式
郭龙辉,程桦,姚直书,等.钻井法凿井气举反循环洗井流场的压力分布及流体运移规律[J/OL].煤炭科学技术,1-16[2025-01-16].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2402.TD.20250115.1546.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