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基于矿坑开发的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围岩稳定性分析
  • 27
  • 作者

    赵倩 孙清钟 王丽娟 骆祖江

  • 单位

    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 摘要
    在矿井改建抽水蓄能电站中下水库开挖后引起地下渗流场改变,将导致应力场重新调整,易引起围岩的失稳和变形,因此围岩稳定性成为石砀山铜矿地下空间改建的关键。基于此建立考虑流-固耦合的地下水渗流和地应力数学模型,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和有限元方法构建数值模型,采用三维地质模型与二维剖面模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石砀山拟建抽水蓄能电站中下水库围岩稳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下水库开挖后地下渗流场发生变化,渗流方向改变,水位呈漏斗状;下水库附近及顶部的孔隙水压力减小,高孔隙压力区分布在下水库两侧的模型底部。对比不考虑流-固耦合作用情况下,考虑流-固耦合后围岩应力、位移及塑性区发生变化,最大等效应力减小了0.9MPa,最小等效应力增加了0.3MPa,洞室两侧等效应力均呈减小趋势,边界洞室受孔隙水压力影响更大;整体洞室围岩的变形减小,边界洞室变形大于内部洞室;并且流-固耦合作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塑性区的分布。进一步基于流-固耦合数值模型,设计下水库在充/放水条件下围岩应力分布状态和稳定性,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三种工况对围岩施加的静水压力、水位变化引起的孔隙水压力变化和软化效应引起的稳定性变化较小;软化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围岩稳定性,在下水库支护时需重视对洞室的衬砌,在设计工况下下水库围岩稳定性仍可以得到保证。综上在矿井改建抽水蓄能电站中运用数值模拟评价下水库的围岩稳定性,以提供数据支撑和保障工程的安全性。
  •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流-固耦合作用围岩稳定性数值模拟

  • 文章目录


    1.引言
    2. 研究概况
    2.1 研究区位置概况
    2.2 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3 模型建立
    3.1三维地质模型及开挖后力学模型构建
    3.1.1 模拟区边界及地层划分
    3.1.2 参数选取于边界条件
    3.2 流固耦合模型构建
    3.2.1数学模型及模型求解
    3.2.2参数选取与边界条件
    4.结果分析
    4.1初始应力及极限水头值
    4.2开挖前、后渗流场变化特征
    4.3开挖前后应力、位移及塑性区变化特征
    5加/卸载条件下下水库围岩稳定性特征
    5.1 加/卸载条件下模型概化
    5.2 不同运行工况下围岩力学行为特征
    6结论
  • 引用格式
    赵倩,孙清钟,王丽娟,等.基于矿坑开发的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围岩稳定性分析[J/OL].煤炭学报,1-15[2024-11-19].https://doi.org/10.13225/j.cnki.jccs.2024.0703.
相关问题
立即提问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