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低温氧化煤生物降解产甲烷机理研究
  • 99
  • 作者

    高龙珍 米申昱 刘英超 尹贻凡

  • 单位

    太原理工大学安全与应急管理工程学院太原理工大学原位改性采矿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摘要
    【目的】采空区作为煤炭开采后的主要遗留空间,其内部空间广阔,数量较多,遗煤资源丰富,因此成为实施煤层气生物工程的重要潜在场所。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遗煤经过低温氧化处理后,理论上可以显著提升生物甲烷的产量。然而,目前关于生物降解采空区遗煤方面的研究存在较大空白。【方法】通过开展低、中、高三种不同低温氧化程度的煤(LOC、MOC、HOC)生物降解产甲烷实验,分析煤氧化程度对甲烷生成的影响,从煤结构、微生物群落结构、代谢产物探究低温氧化煤生物降解产甲烷机理。【结果】结果表明,在氧化温度80-180 ℃以内,生物甲烷产量与氧化程度正相关,氧化煤甲烷产量比原煤高29.63%-202.96%。低温氧化后,煤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C-O官能团占比高于原煤7.60%-206.78%,支链化程度和芳香官能团破坏程度都增大。低温氧化显著提高煤的生物可利用度,是甲烷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同时,煤结构的改变同时促使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Macellibacteroides丰度明显提高,从原煤中仅占1.08%分别增加到31.97%,49.18%和58.84%。Methanobacterium丰度在低温氧化后显著增大,显示出与Macellibacteroides的协同产甲烷作用,也说明低温氧化导致产甲烷途径更倾向于氢营养型。产气结束后,氧化煤降解液中酸类有机物累积量较原煤增加30.99%-45.25%,促进了酯化反应,导致酯类在反应后占比提升。【结论】研究结果证明了采空区低温氧化煤更有利于生物降解,为采空区煤层气生物工程的实施奠定理论基础。
  • 关键词

    煤层气生物工程低温氧化煤官能团菌群结构

  • 文章目录


    1.材料与方法
    1.1煤样和菌群
    1.2低温氧化煤制备
    1.3低温氧化煤产甲烷实验
    1.4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1.5高通量测序
    1.6降解液有机物测定
    2.结果与讨论
    2.1低温氧化煤甲烷产量分析
    2.2低温氧化对煤官能团的影响
    2.2.1低温氧化对煤含氧官能团的影响
    2.2.2低温氧化对煤脂肪官能团的影响
    2.2.3低温氧化对煤芳香官能团的影响
    2.3低温氧化煤降解液菌群群落结构分析
    2.3.1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2.3.2 古菌群落结构分析
    2.4低温氧化煤降解液有机物分析
    2.5 采空区遗煤生物利用工艺
    3.结论
  • 引用格式
    高龙珍,米申昱,刘英超,等.低温氧化煤生物降解产甲烷机理研究[J/OL].太原理工大学学报,1-9[2024-10-09].https://doi.org/10.16355/j.tyut.1007-9432.20240330.
相关问题
立即提问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