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中兜底条款解释规则的重构——以同质解释困境为切入点
-
11
-
作者
魏敖范利君
-
单位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第八检察部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
-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4条中兜底条款的设立具有实践意义,其能够有效规制法律文本无法预测的新型合同诈骗行为,缓和法律滞后性与经济发展多样性之间固有的矛盾。然而,于实践层面,兜底条款的适用范围呈现不当扩张的趋势。应当认为,上述问题的成因在于解释者对解释理念与解释规则的忽视。教义学语境下合理的进路,应是以限缩合同诈骗罪在实践中的入罪范围为目的,重视兜底条款的解释理念,实现对解释规则的反思性重构。在基本解释理念方面,应大体上遵循限制解释的理念,同时允许例外地扩张。具体而言,坚持以罪刑法定作为解释限度,同时坚持先例入罪的个别化解释态度。在具体的解释规则上,以同质解释作为一般规则,在此基础上,注重经济刑法的解释立场之特殊性,将合同诈骗的例示行为特征与规范保护目的作为判断基准,合理划定该罪兜底条款的规制范围。
-
关键词
合同诈骗罪兜底条款同质解释例示行为目的解释
-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合同诈骗罪中同质解释规则的实践难题
(一)难以挖掘兜底的内容
(二)偏离堵截构成要件的基准
(三)可能抵牾法秩序统一原则
三、同质解释规则困境的原因剖析
(一)同质解释规则的构造与功能
1.同质解释规则的构造:体系解释在条文中的具体运用
2.同质解释规则的规范功能:限缩兜底条款的适用范围
(二)同质解释规则适用困境的成因
1.同质信息与规范目的抵牾
2.忽视前置法的限定作用
3.列举项过于具体
四、合同诈骗罪兜底条款的解释理念和规则构建
(一)合同诈骗罪兜底条款的解释理念
1.以罪刑法定为解释限度
2.重视先例入罪的个别化解释原则
3.遵循刑法谦抑主义理念
(二)例示条文特征限制兜底条款解释
(三)规范保护目的引导兜底条款解释
1.合同诈骗罪的核心法益:有效益的交易
2.有效的方法:目的论限缩
-
引用格式
[1]魏敖,范利君.合同诈骗罪中兜底条款解释规则的重构——以同质解释困境为切入点[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2(06):3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