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全部
论文
专家
专题
问答
视频
资讯
图书
图表
专利
高级检索
首页
期刊群
论文库
专家库
图表
专题
问答
视频
图书
科研智库
资讯
行业新闻
学术会议
展会信息
实验室
投稿
各刊稿件投审编端口
写作指导
关于
平台介绍
出版传媒集团
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首页
>
论文库
回撤通道末采期间矿压显现与围岩破坏规律研究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05期
35
作者
王志超
单位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以陕西某矿大采高综采工作面设备回撤通道为工程背景,综合运用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开展回撤通道末采期间矿压显现与围岩破坏规律研究。研究发现,末采阶段平均来压步距为15.6 m。支架最大动载系数KP为1.76,平均KP为1.53。支承压力峰值位于在工作面前方13.4 m处,应力集中系数K平均为1.67。随工作面持续推进,间隔煤柱上的支承压力曲线是呈明显的“非对称双峰”转“单峰”分布。支承压力峰值P随间隔煤柱宽度的减小其转移路径为:远离回撤通道煤柱帮侧→逐渐靠近煤柱帮侧→跨越通道转移至实体煤侧;回撤通道围岩的塑性区分布形态与围岩变形破坏作用也呈动态变化,当间隔煤柱宽度减小至8 m时,回撤通道围岩塑性区与采动塑性区开始连接,导致间隔煤柱承载性能下降。间隔煤柱由8 m减小至2 m过程中,低于4 m时工作面与回撤通道的塑性区彻底贯通,产生“非对称”围岩大变形,塑性区扩展出现“蝶形”现象。主要原因是超前支承压力造成的高偏应力环境引起回撤通道围岩表现出持续大变形。
关键词
回撤通道
数值模拟
支承压力
煤柱宽度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52004126);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创新创业资金专项面上项目(2022-2-TD-MS013);
文章目录
1 回撤通道围岩赋存条件
2 末采阶段采场矿压显现特征分析
2.1 末采阶段采场周期来压规律
2.1.1 末采阶段矿压监测方案
2.1.2 周期来压判据
2.1.3 矿压监测数据分析
2.2 超前支承压力分布规律分析
3 末采阶段回撤通道围岩变形破坏规律分析
3.1 数值模型建立
3.2 回撤通道围岩变形破坏规律
3.2.1 围岩支承压力分布规律
3.2.2 围岩塑性区分布规律
3.2.3 不同间隔煤柱宽度围岩变形规律
4 结论
相关文章
[1]
混凝土支柱支护技术在预掘回撤通道支护中的应用
相关问题
立即提问
能源与环保
China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24年05期
推荐专家
金毅
推荐企业
群力
推荐专题
《煤矿安全》2023年度优秀论文
《煤炭科学技术》2024年度“F5000”
《工矿自动化》2024年度优秀论文
《煤炭科学技术》2024年度高影响力学术论文
《煤田地质与勘探》27篇论文入选“领跑者 5000”
《煤田地质与勘探》2023年优秀论文
《洁净煤技术》2024年度优秀论文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专栏(论文版)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专栏(资讯版)
《能源环境保护》废水、固废电化学处理技术 | 虚拟专题
亮点论文
井下工人呼吸空气的“动力之源”——智能通风系统的诞生和发展
混合气体抑制煤自燃的实验研究
有芯热管对高温煤堆温度场的影响实验研究
基于深度学习的LSTM-GRU复合模型矿井涌水量预测方法研究
企业项目评估视角下选煤厂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问题诊断与优化建议
电厂高盐废水作为潘集选煤厂生产补水的可行性研究
绿色信贷的碳减排效应研究——基于能源企业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视角
基于绿锈制备高分散Cu/α-FeOOH催化剂及其棕榈酸甲酯加氢性能研究
信息化监测技术在西部地区建井期间的应用
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在煤矿建(构)筑物中的应用
主办单位: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煤问提
问答社区(热门)
问答社区(问答专场)
提问
热议话题
问答
推荐专家
活跃用户
煤传媒
时事
科技
事件
煤视界
专家报告
特别访谈
煤炭科普
会议活动
增强素材
技术宣讲
科技创新50强
2017年度
2016年度
2015年度
会员中心
专家
通讯员
普通会员
登录注册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
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