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泥岩水化损伤孔隙结构演化试验
  • 作者

    张娜王水兵严成钢高健杰郭蓉王浩

  • 单位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 摘要

    岩石水化损伤的试验研究一直以来是许多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强度较高、孔隙率较大的沉积岩作为研究对象已屡见不鲜,但对强度和孔隙率均较低的一类岩石发生水化损伤尚且有待补充。基于此,选取泥岩作为本试验的研究对象,配制不同成分、不同浓度和不同pH值的水化学溶液,对其进行浸泡试验。基于核磁共振测试(NMR)技术得到了岩样在不同浸泡时间的横向弛豫时间T2谱分布,并对岩样的质量、孔隙率和pH值进行实时测定。试验结果表明:① 在水岩化学作用下,各岩样的质量、吸水率和孔隙率均随浸水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但不同水化学溶液中各参数增大幅度和增长速率有所差别。② 泥岩在不同水化学溶液作用下的横向弛豫时间T2谱分布均有2个峰值,第1个峰值(代表小孔径孔隙数量)明显高于第2个峰值(大孔径孔隙数量),所以泥岩水化损伤的主要原因是小孔隙数量的增多;不同水化学溶液浸泡后的泥岩样品损伤程度有明显差异,在0.01 mol/L NaCl溶液中,损伤程度为:pH=2 >pH=12 > pH=7,在pH=7的条件下:蒸馏水> 0.1 mol/L NaCl > 0.01 mol/L NaCl。③ 在pH=2的NaCl溶液中,泥岩的水化损伤最剧烈。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大,核磁共振T2谱分布曲线中的2个峰值均会增大,而且向右发生偏移,反映了泥岩水化损伤过程孔隙结构的演化特性,可将其孔隙演化过程概括为:裂纹萌生、扩展连通和裂纹贯通3个阶段。④ 对不同水化学溶液的pH值的测定结果表明,随浸水时间的延长,酸性条件下pH值逐渐升高,碱性和中性条件下pH值降低,但不同溶液的酸碱性随时间的延长均趋近于中性,水岩化学作用具有自平衡性。⑤ 根据岩样矿物组成和溶液pH值的变化,给出了不同水化学溶液中泥岩发生水化损伤的微观机理。

  • 关键词

    核磁共振泥岩水化损伤微细观孔隙结构

  •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50226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010QL07);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大学生创新训练资助项目(C201706340)
相关问题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