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燃煤电厂砷、硒、铅的排放与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 作者

    黄永达胡红云龚泓宇刘慧敏付彪李帅罗光前姚洪

  • 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

  • 摘要

    煤炭是中国重要的能源资源,而中国煤中重金属砷、硒、铅含量较高,燃煤电厂已经成为重要的砷、硒、铅排放源之一。针对电厂燃煤带来严峻的砷、硒、铅污染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燃煤释放的砷、硒、铅排放量大且危害性强,概述了世界各国关于重金属排放控制的相关政策法规,指出中国对燃煤重金属砷、硒、铅的排放控制势在必行;其次从煤中赋存形态、燃烧过程中的形态转化和质量分布三个方面阐释了燃煤过程中砷、硒、铅的迁移转化规律,重点描述了砷、硒、铅在颗粒物上的形态特征和尺度分布;最后综述了燃烧前、燃烧中和燃烧后对砷、硒、铅的排放控制技术,详述了吸附剂捕集和烟气净化装置协同脱除的研究进展,并论述了低低温除尘器和团聚技术对砷、硒、铅的强化脱除潜力。以期为燃煤电厂重金属砷、硒、铅超低排放的实现提供参考和指导。

  • 关键词

    燃煤电厂重金属迁移转化规律尺度分布控制技术

  •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B0605103)资助~~;
  • 文章目录

    1 燃煤砷、硒、铅的危害、排放及控制标准
    2 燃煤过程中砷、硒、铅的迁移转化规律
    2.1 煤中砷、硒、铅的赋存形态
    2.2 燃煤过程中砷、硒、铅的形态转化
    2.2.1 煤中砷、硒、铅的释放行为
    2.2.2 气态砷、硒、铅与烟气组分/矿物的交互作用
    2.3 燃煤过程中砷、硒、铅的质量分布
    2.3.1 气态和颗粒态重金属的分布特性
    2.3.2 细颗粒物上的重金属尺度分布
    3 燃煤砷、硒、铅控制技术
    3.1 燃烧前控制
    3.2 燃烧中控制
    3.3 燃烧后控制
    3.3.1 吸附剂捕集
    3.3.1.1 活性炭
    3.3.1.2 飞灰
    3.3.1.3 无机矿物质
    3.3.2 烟气净化装置协同脱除
    3.3.3 其他强化技术
    4 总结与展望

  • 引用格式
    黄永达,胡红云,龚泓宇,刘慧敏,付彪,李帅,罗光前,姚洪.燃煤电厂砷、硒、铅的排放与控制技术研究进展[J].燃料化学学报,2020,48(11):1281-1297.
  • 相关专题
相关问题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