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巩义市10个乡镇241个历史遗留矿山(采点)野外调查、综合调研,全面掌握历史遗留露天矿山地质灾害、地形地貌景观土地资源及含水层4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归纳分析。根据位置、矿种、残留资源及周边情况等现状特征,因地制宜、分区综合治理,全域共划分为43个治理区,其中重点治理(开发式治理)区8个,一般治理区35个。针对不同治理区的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工程、生态及生物技术措施,消除地质灾害,修复地形地貌、土地及植被资源,切实解决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改善了生态环境,为同类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提供示范和指导。
1 地质环境背景
1.1 自然地理
1.2 地质条件
(1)地层。
(2)构造。
(3)水文地质。
(4)工程地质。
1.3 水文地质条件
2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2.1 地质灾害
(1)崩塌。
(2)滑坡。
(3)泥石流。
2.2 地形地貌景观破坏
(1)石料灰岩露天采场破坏地形地貌景观。
(2)矿渣堆积破坏地形地貌景观。
2.3 土地及植被资源破坏
2.4 含水层破坏
3 矿山现状及治理分区
3.1 矿山现状
3.2 治理分区
3.2.1 重点治理区
3.2.2 一般治理区
(1)自然恢复及半自然恢复区。
(2)铝土矿遗留场地。
(3)建筑石料用灰岩矿遗留场地。
(4)渣堆。
4 治理工程技术措施
(1)危岩体清理。
(2)边坡整治。
(3)渣堆清理及回填。
(4)场地平整。
(5)覆土工程。
(6)(截)排水沟。
(7)挡土墙(挡土埂)。
(8)重力式挡墙。
(9)生物工程。
5 工程效益分析
(1)社会效益。
(2)环境效益。
(3)经济效益。
6 结论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