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深部开采与冲击地压防治研究院煤炭资源高效开采与洁净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科技发展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冲击地压的形成过程极为复杂,但本质是弹性能的大量积聚和剧烈释放。明确影响能量演化过程的客观要素和干预机制,将为指导实际防控工作提供基础认知。通过CT扫描重构了具有真实分布特征的煤样数值模型,并基于力学行为和加载环境密切相关的事实,开展了不同加载速率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应力环境变化时,相较于强度较小的煤基质,强度较大的夹杂质对于屈服、应力集中等响应表现出了更为显著的吸引作用,而屈服较晚的单元体在积聚弹性变形能的同时,整体逐渐形成了具有承载能力的空间骨架,并指出夹杂质、承载骨架或其他能够破坏介质均匀性的结构性要素,其空间分布模式对于能量或应力分布具有潜在控制作用。基于含人造结构面试样开展的不同加载速率力学试验验证了该结论,并提出有目的的人工形成特定的结构模式可实现对于煤岩宏观力学行为的选择性控制,进而为冲击地压的量化防控提供参考。
1 基于真实分布数值模型的不同加载速率模拟试验
1.1 非均质试样的CT扫描重构
1.2 不同加载速率条件下数值模拟试验
2 结构性要素对于力学响应的影响分析
2.1 不同组分对于力学响应的吸引作用分析
2.2 冲击地压的结构敏感特性分析
3 结构敏感特性的应用讨论
4 结论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