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军德李国霞
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为探求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区植被与土壤的演化特征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文中以祁连山中部金川矿山废弃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检测分析,对区域内土壤理化特征及不同植被物种多样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植被恢复有效地增加了区域内物种多样性,现有物种20种,隶属15个科,但不同物种的多度和群落多样性具有明显的差异,其中,旱柳的多度值和重要值分别为29.67%和28.83%,在乔木层中占据重要位置,草本层植物种类繁多,丰富度较好,其中,早熟禾多度和重要值分别为46.66%和24.88%,显著高于其他植物,为草本植物的优势种。总体来说,草本层的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高于灌木层和乔木层,在群落中占据主导地位;(2)研究区内植被的恢复有效地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质,相比对照点,不同植被土壤电导率下降了约75.41%~83.40%,有机质含量和相对含水率分别增加了55.76%~180.24%和81.89%~362.53%,土壤pH值明显下降且未酸化,速效钾、硝态氮等养分显著增高;(3)相关分析显示,研究区物种多样性与土壤pH值和电导率显著负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含水率、速效钾、全磷、全氮、全钾呈极显著正相关。植被的恢复与土壤的改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选择合适的物种进行合理配置,能够有效地促进矿山废弃地植被的恢复和重建。
矿山废弃地物种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生态修复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实验设计与测定方法
1.2.1 实验材料采集与处理
1.2.2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1.2.3 植物多样性计算
(1)乔木、灌木、草本层重要值:
(2)多样性指数: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区植物群落的变化
2.1.1 植被种类特征分析
2.1.2 不同林分物种多样性分析
2.2 不同林分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
2.2.1 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变化
2.2.2 土壤含水率和电导率的变化
2.2.3 不同林分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
2.3 土壤理化指标与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相关性
3 结论与讨论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