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司学强彭博庞志超王俊郭华军冀冬生陈希光邹志文
-
单位
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
摘要
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白垩系储集层中裂缝较发育,本文基于地表露头、岩心、薄片和测井等资料,运用工业CT、激光共聚焦、扫描电镜等技术手段,系统研究了储集层多尺度裂缝类型、分布特征及成因,并对裂缝形成的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南缘侏罗系—白垩系储集层裂缝可分为三级,分别是Ⅰ级宏观裂缝、Ⅱ级微细裂缝、Ⅲ级显微裂缝,再根据裂缝长度和成因将Ⅰ级宏观裂缝分为Ⅰ1,Ⅰ2两类,Ⅲ级显微裂缝分为Ⅲ1,Ⅲ2两类.研究结果表明:由天山造山带到盆地内部Ⅰ级宏观裂缝发育程度由强到弱,裂缝密度由第1排的1.6条/m到第3排的0.8条/m;Ⅱ级微细裂缝主要发育在各构造带的砂岩储集层中;Ⅲ级显微裂缝主要发育在第1排构造带的砂砾岩储集层中和北部斜坡带的砂岩储集层中.南缘侏罗系—白垩系储集层裂缝发育程度受构造应力、储集层岩性及岩矿组成、储集层厚度等因素控制.构造应力强则裂缝发育程度高,单层厚度较薄的细砂岩、中砂岩较粉砂岩、粗砂岩和砂砾岩更易发育裂缝.长英质碎屑颗粒、碳酸盐胶结物含量高的储集层更易发育裂缝.
-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白垩系裂缝特征裂缝尺度裂缝控制因素
-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中国石油“十四五”上游领域前瞻性基础性课题(2021DJ0302,2021DJ0202);
-
文章目录
1 地质背景
2 裂缝级别划分及发育特征
2.1 裂缝级别划分
2.2 裂缝特征
2.2.1 Ⅰ级宏观裂缝
2.2.2 Ⅱ级微细裂缝
2.2.3 Ⅲ级显微裂缝
2.3 裂缝分布特征
3 裂缝形成控制因素分析
3.1 构造应力及区域构造类型对裂缝发育的影响
3.2 储集层岩性及岩矿组成对裂缝发育的影响
3.3 储集层厚度对裂缝发育的影响
4 结 论
-
引用格式
司学强,彭博,庞志超,王俊,郭华军,冀冬生,陈希光,邹志文.储集层多尺度裂缝特征及控制因素——以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白垩系为例[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22,51(04):731-741.DOI:10.13247/j.cnki.jcumt.001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