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区域构造与演化控制下煤层气富集高产典型模式
  • 作者

    琚宜文乔鹏卫明明李鑫徐凤银冯国瑞李勇吴财芳曹运兴李国富韩玉明李振芦志刚姜磊

  • 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新疆大学地质与矿业工程学院新疆中亚造山带大陆动力学与成矿预测实验室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联煤层气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煤与煤层气共采国家重点实验室潞安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太原理工大学安全与应急管理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 摘要
    煤层气勘探开发对改善我国能源结构、解决煤矿灾害与生态环境问题意义重大。结合我国区域构造与演化过程及煤层气地质条件,将煤层气富集产气模式划分为4种主要类型:构造简单裂隙系统、褶皱系统(较浅向斜轴部、褶皱翼部、次级构造高部位)、冲断构造系统(褶皱冲断带、高陡冲断构造)和构造叠加系统模式。其中,(1)构造简单裂隙系统模式发育在构造相对稳定的地区,煤层气以深成热成因为主,也可受岩浆热接触作用影响,在裂隙中等发育区形成高产富集区。(2)褶皱系统模式中,较浅向斜轴部挤压应力利于煤层气保存从而富集产气;褶皱翼部压力分布均匀,封闭性较好,其含气量与渗透率匹配适中形成富集高产带;次级构造高部位模式主要是在构造作用下形成的伴生构造(背斜、鼻隆构造、断块等)高部位形成构造圈闭,生成“气顶”。(3)冲断构造系统模式中,褶皱冲断带模式中逆冲断层阻止了煤层气的逸散,在靠近逆冲断层的相对构造高点富集产气;高陡冲断构造模式发育在复杂断裂区,深部煤层气在一定温压作用下,解吸游离至上部地层,重新被吸附或部分仍呈游离状态而富集产气。(4)构造叠加系统模式形成于受多期构造活动共同作用的煤储层中,不同的应力方向和机制引起的构造叠加使含气量和渗透率相匹配,煤层气富集且有一定产量。因此,区域构造特征控制着煤层气富集产气的每个模式,构造演化过程决定了富集产气的不同模式。这些富集产气模式对系统认识中国煤层气富集规律,指导“十四五”煤层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富集高产模式煤层气区域构造构造演化

  •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216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EIE40414X2);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16ZX05066,2017ZX05064);
  • 文章目录
    1 构造简单裂隙系统煤层气富集产气模式
    2 褶皱系统煤层气富集产气模式
    2.1 较浅向斜轴部煤层气富集产气模式
    2.2 褶皱翼部煤层气富集产气模式
    2.3 次级构造高部位煤层气富集产气模式
    3 冲断构造系统煤层气富集产气模式
    3.1 褶皱冲断带煤层气富集产气模式
    3.2 高陡冲断构造带煤层气富集产气模式
    4 构造叠加系统煤层气富集产气模式
    5 结论
  • 引用格式
    琚宜文,乔鹏,卫明明,李鑫,徐凤银,冯国瑞,李勇,吴财芳,曹运兴,李国富,韩玉明,李振,芦志刚,姜磊.区域构造与演化控制下煤层气富集高产典型模式[J].煤田地质与勘探,2022,50(09):1-12.
  • 相关文章
  • 相关专题
相关问题
立即提问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