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论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 作者

    李娟张景奇

  • 单位

    新疆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工程学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研究基地

  • 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战略命题,这一命题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把民族团结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逻辑前提的总结和升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中华民族来说应具备两个基本态势: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共同实践和共同享有的复兴,亦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各族团结奋斗、凝聚合力的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这一历史进程既是一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生活世界图景的展现,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张力释放,也就是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构成的现实生活世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的实践基础,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基础。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前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包括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以政治共同性为核心的“国家-国民-法律”共同体,是以文化共同性为核心的“文明-文化-精神”共同体,是以利益共同性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安全”共同体。时代融涵性、问题指向性、理论创新性、现实建构性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的时代特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新时代作出的原创性论断,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位的文化认知,确立以“人”为主体的文化条件,捍卫能够满足“绝大多数人”利益需要的文化生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其客观的历史演绎基础和条件,有其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这其中,红色文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重大意义和价值,处处展现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战天斗地大无畏的共产主义世界观、一切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事业追求的价值观。这“三观”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五观”即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提供了具体的考量标准和评价尺度。
  •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新疆工程学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研究基地(2021—2025)阶段研究成果;
  • 引用格式
    李娟,张景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论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5(02):54-56+59-60.
  • 相关文章
相关问题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